当前位置:

地铁跪爬?别拿行为艺术哗众取宠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丽 编辑:田德政 2022-11-04 20:33:21
时刻新闻
—分享—

第八届评论之星.jpg

□李丽(重庆大学)

近日,一女子在地铁车厢内爬行三节车厢,身后还有同伴录制视频,疑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完成课程作业,其爬行视频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引发网友的热议。(11月4日 荔枝新闻)

网友对此事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种,一种认为这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不必过分解读,一种在寻求此行为的源头,批判布置作业的老师或者如此理解作业的学生,另一种则从公共场所的活动规范出发,不理解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其实无论从何出发,行为艺术始终是此行为绕不开的话题,而披着行为艺术的外衣在公共场合胡作非为的也不是第一次。“行为艺术”不是万能通行证,别拿行为艺术来哗众取宠。

“行为艺术”是指以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表演,通过艺术家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行为艺术者通过自己的行为传达给观众信息,实现精神的交流,比如用塑料袋裹挟住个人,用窒息感传达环保的理念,在孤独的沙发抗议无止境的加班,用沉默折射城市之痛……这些被认可的行为艺术指向都是正面的,至少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女子的行为原因尚且不明确,但是其结果确实是无厘头的,这不仅是一种有伤风化的奇怪举止,也是对自我人格的践踏,在旁观者眼里这只会被称为哗众取宠而不是“行为艺术”。

也有网友试图去理解女子传达的信息,将她的艺术大学生身份放在这个群体中观测,最后得出“女子是在传达当代大学生迷惑、困顿的精神状态”的结论,不过这样牵强的解释首先不被这个群体认可,大学生精神状态如何,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翻拍宫廷剧中窥看,可以从大学生宿舍时装秀、“宠物纸片狗”中感受到,名为纾解压力传达群体精神状态,实为满足个人的私欲却并不能代表群体的态度。

“行为艺术”本身就是毁誉参半的,在公众更开放地接受这些外来文化时往往也难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堆积的负面案例逐渐将“行为艺术”推向了“病态”的边缘,在污染社会环境的同时也把这门艺术和这个群体的印象分大大降低,违背了“行为艺术”的初衷。这就要求行为艺术者跳出艺术家的单一视角,而从自己普通民众和艺术者的双重身份去考虑行事,在践行艺术理想的同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如果脱离社会水源去创作,仅仅囿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无异于闭门造车,这样的作品也必然不会被接纳。

当对行为艺术者提出要求时,在众说纷纭中旁观者又如何去鉴定是否是行为艺术,公众又应该在什么时候选择包容什么时候坚决抵制呢?

“行为艺术”的自由和对公共领域的侵害是极为模糊的,如果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公共场所规范就成了可供选择的判定标准之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对乘客在地铁内的一系列行为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乘客即判定标准,相关要求适用于所有乘客,而没有艺术者与非艺术者等其他区分。除了地铁,这也应该适用于其他公共场所,相关规范和公序良俗的要求应该成为衡量公众行为的一杆秤,满足其要求的行为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被多元的社会所包容和理解,而干扰到公共秩序的行为则应该被制止和批判。

“行为艺术”本身是个中性词,但是行为艺术者的行为却会为它着色,或黑或白,都会严重影响到它的未来,行为艺术者代表的是个人也是小群体,在直抒胸臆的同时也需要一定格局的考量。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丽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4/120128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