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梨泰院“踩踏游戏”盛行?灾难事故容不得娱乐创作

来源:红网 作者:张思滢 编辑:钟星月 2022-11-09 17:06:53
时刻新闻
—分享—

750x256(1).jpg

□张思滢(重庆大学)

他们用生命让我们铭记历史,而有些人却只记住了娱乐。

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仅仅不过十天,韩国校园就盛行起了一种游戏——“梨泰院”游戏。据报道,在韩国某中学中,有七八名男生将身材矮小的男生挤压在墙上,用自己的身体压着对方玩耍。孩子们说这是为了模仿“梨泰院万圣节惨剧”的场景。而在韩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仍有网民对当晚的事故场景进行再创作,不乏流传着名为“踩踏游戏”“汉堡游戏”的视频。(11月9日 光明网)

一面是梨泰院的集体默哀,一面是社交媒体的集体狂欢,二者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是需要铭记历史,吸取教训,但灾难事故绝容不得“泛娱乐化”的二次创作。

梨泰院还在悼念死者,与此同时,还在盛行的“梨泰院游戏”无疑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为生者时,他们用力呼号,却仍被逆流推向前,被迫前往“恶魔之地”;为死者时,他们本该安息,却仍被舆论裹挟,被媒体当作娱乐的手段。逝者本该获得尊重,但经过泛娱乐化的二次创作,他们变成了别人娱乐的载体、赚取眼球和流量的工具。死者为大,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和哀悼,以哀思来铭记历史,而不是以热点消费死者,娱乐大众。

在消费死者的同时,这一娱乐性二次创作也是对生者的刺激和折磨。一部分经历了“梨泰院踩踏事故”的幸存者仍心有余悸。一个女生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一想到当时那个画面,我就呼吸不畅。”经历了灾难的他们本就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甚至需要心理医生的关注辅导,而这一娱乐化的二次创作无疑再次刺激了他们痛苦的记忆。而对于遇害的154人的家属来说,这些流行视频无疑像刀子一样剜心割肉。游戏正在流行,但却是以他们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些生者获得的不是应有的安慰和祝福,而是把痛苦当作游戏似的嘻笑。

灾难的历史需要铭记,但绝不是以泛娱乐化的方式。梨泰院游戏的盛行让民众陷入泛娱乐化的漩涡之中——把对踩踏事故的一种模仿变成狂欢。巴赫金口中的狂欢理论具有“解构”的特质,即怀疑、批判与否定。这一特质让人们拒绝深度思考,从而解构了梨泰院事故带来的反思与教训。“梨泰院游戏”将生与死的界限模糊化,这一极限拉扯带来的感官刺激会吸引大批受众。为了迎合他们,梨泰院衍生出的二次创作只好不断追求新的刺激,最终在通俗和娱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事故灾难的传播容不得泛娱乐化,泛娱乐化只会引发狂欢,让民众拒绝思考。不思考就会不反思,不反思就会不防范。而且这一狂欢已经从网络虚拟空间延伸到了现实社会,更从成年人的世界蔓延到了青少年的未来,狂欢引发的模仿就是发生的前兆。在青少年时期,对于网络娱乐文化的模仿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让这种踩踏游戏蔓延到整个韩国的校园,后果可想而知。

罗曼·罗兰曾言:“失败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得祝福灾难,我们是灾难之子。”灾难的发生让人们怀有警戒之心,前提是人们要铭记灾难,以严肃的态度吸取教训。正如梨泰院设置的临时哀悼场所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哀悼、建立纪念日来缅怀逝者。但灾难事故绝容不得娱乐创作,泛娱乐化会将我们和历史的教训推得越来越远。

来源:红网

作者:张思滢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9/120278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