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余恨:时评的表达困惑是可以解开的

来源:红网 作者:肖余恨老 编辑:田德政 2018-12-29 14:28: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12月15日~16日,2017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颁奖暨第十三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湖南安化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融媒体时代的评论话语表达创新。杨耕身、郑根岭、魏剑美、顾建明、肖余恨、魏猛、杨新敏、薛龙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高校教授、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以下为知名评论员肖余恨的发言:

(知名时事评论员 肖余恨)

  时评话语方式的转换问题,我个人是有点感触的。我以前也是搞时评的,这几年逐渐的疏远了。刚才在路上跟顾老师聊天的时候,顾老师说我们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无缝对接,就说官方话语体系我们现在也做。我们每年的两会时候都和解放军报合作,搞一个两会评论谈,就几个人写了几十篇文章,就为解放军报融媒体带来三分之一的流量。关于军人优先这个话题,是我们一直是在做,并且政策已经落地了。这个是官方话语。那么民间话语呢,或者说公众视角的话语呢,我们也在做,比如说澎湃新闻啊或者现代快报啊,会约一些社会时评,我们也在写。我觉得这不是个难事情,很多同志觉得有困惑,我倒觉得我们有时候也在换位思考。就是当某种话语体系,或者说我们某一种我们的观点表达方式出现一些障碍的时候,那么是不是就一定去撞墙?我倒觉得未必。可以换个思路去做一些事情。自媒体时代我们也参与,我们参与了办了两个自媒体,其中一个是“第一军情”,“第一军情”已经成为今日头条的头部大号,一千多万粉丝。我们关于国际形势的分析文章,很多文章引起了网上的热烈传播。

  有一个亲身经历让我觉得很意外,就是朋友圈的一篇一篇的东西,也是会有传播的。

  话语体系的转换问题,我觉得当然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说微信发不出来,发不出来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这个表达,未必一定要用撞墙的形式。因为我作为一个军人,这个身份比较特殊,我在时评界有很多朋友,我们可能对某个事件某个方面的判断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站的位置不一样,但是不影响我们对这个整个事件的一些看法,所以我觉得不要走到死胡同,很悲观地看时评。

  我觉得时评是有问题的,就是说时评如果还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就是有些刻意地去批评,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我们以前讲理性和建设性,虽然现在不这样讲,但是,对一个事情的解读,你能够更深一筹,你这样来分析得到位,分析得有道理,人家还是愿意接受的,哪怕你的观点人家不一定接受,那我就从相反的方向去看,我也愿意接受他。所以可能也未必像我们那么觉得的那样悲观。

  我觉得观点的表达现在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以前信息供给大于观点供给,现在反过来了。自媒体时代是观点供给大于信息供给,因为这个自媒体无法采访,只好写评论,所以口水化的东西也多,各种各样的观点也多,有些泡沫东西也多。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就是现在我们的表达渠道确实也多了,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渠道。回到这次研讨话题本身,我觉得话语方式,尤其在我们的自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话语方式的变革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抱残守缺,还在按照以前的一种思路或者是传统的一些观点来操作的话,可能会确实有些困惑,但是打开眼界,再融合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困惑是可以解得开的。

  (本文据录音整理,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红网

作者:肖余恨老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5256/63/46515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