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莱雅中国致歉:文化归属的底线不容僭越

来源:红网 作者:王胤倬 编辑:刘昱 2022-11-27 18:09:20
时刻新闻
—分享—

a071dd9aa2fa481f81814cac00bf3069.jpg

□王胤倬(苏州大学)

11月25日下午,欧莱雅中国在微博发布说明,就韩国合资公司新品牌发布的新闻稿没有准确表述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一事致歉。(11月25日 澎湃新闻)

此前,韩国媒体援引欧莱雅方相关人士的采访称:“Shihyo是受亚洲二十四节气的启发而诞生的全新高奢护肤美容品牌。”新闻稿还强调,“草药原料都是从韩国本地农民那里直接采购后空运到研发中心的”。此类言论表面上是宣传产品特点,实则是模糊“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归属,必须予以抵制。

近年来,只要对文化归属问题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从日韩到欧美乃至东南亚各国,“文化挪用”的事件屡见不鲜。不管之前的马面裙事件,还是今天的二十四节气事件,中国消费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坚决维护中华文化的尊严。抵制相关品牌,不仅态度明确地传达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文化尊重”的最根本诉求,也给予了本土企业和品牌彰显民族文化的信心。本土品牌的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底气,本土企业应当有这份文化自信。

文化归属的原则和底线不容僭越,对于日益猖獗的“文化挪用”现象,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例如近年来的韩国,充斥着满满的强盗逻辑。只要韩国的文化与中国还没有申遗的文化有些许相似之处,韩国就认为这种文化是他们的,就可以偷换概念成他们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件事,久而久之,也许韩国真的能将我们的文化偷换成他们的,从而成功申遗。时间可以模糊一切,随着历史书页的翻篇,有多少“中国文化”会被挪用成“韩国文化”?这已经不是真正的“文化挪用”了,而是一种偷窃、一种掠夺。

事实上,我们并不反对合理的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这反而能让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例如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以我国国宝大熊猫为创作原型,角色的经历巧妙融合了“有为”的儒家思想,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和庄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细节之处糅合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庙会、功夫、美食等,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取材于我国流传千古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这个“替父从军”的故事核心,被嫁接到当今流行的女性独立主题上。这些才算得上是善用“文化挪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并不代表不关注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宣扬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尊重的原则和底线,也不代表不欢迎外来优秀文化。坚守文化归属的原则和底线,是为了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因为只有保护好本国传统文化,守住了过去的辉煌,才能更好地让民众找到“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王胤倬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5/61/120924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