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李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获得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佳作奖。代表作品:《非必要不发布,媒体不应给新闻打多余标签》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并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
李霞: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目前读研一。其实写作这篇获奖评论的时候,我才刚刚踏入人大不久,在这之前我在海南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写一篇真正的评论的经验为零。从考试技巧踏上实战经验,始于这篇评论,所以还是很开心的,给了当时还惴惴不安的我很大的信心。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李霞:这篇评论其实是一篇课程作业。当时我正在旁听曹林老师的新闻评论课程,感觉评论还是要针对自己真的有话可说的话题下手。而自己也曾确立过几个其他的选题,但是写得不是很顺手,感觉很憋屈。直到晚上刷微博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无业研究生偷换菜市场商家二维码获刑”的热搜,突然就产生了共鸣。
曹林老师在课堂上曾说,当自己有想法的时候要记下来,然后等到有相关事件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次热搜就是我的一个“抓手”。所以这次评论与其说是“对于事件的角度”,不如说是“对于角度的事件”,角度很容易就确定了下来。
因为之前就已经有过这种看法,所以在写作这篇评论的时候论证就可以比较流畅了。是什么、为什么、期待什么(或者怎么做)非常通顺且平常的论证思路,把自己感觉到的、想说的说出来就好了。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故事。
李霞:自己第一次接触新闻评论是在备考研究生实务的时候。当时,我每天中午会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看各大媒体的评论,但是即使这样到自己下笔的时候依旧非常难。一是积累不够,举不出足够有信服力的例子;二是逻辑严谨度和流畅度不够,室友看过后轻易就可以驳回自己的观点。
之后就采用了“多练,多下笔”的策略,每周写至少两篇评论,针对当下的热点话题写出自己的观点。平时也会把热点新闻记录下来,并且在新闻上标注好能在涉及哪些角度的时候运用,久而久之写起评论来就会快很多。
红辣椒评论:你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
李霞:我觉得写评论最重要的就是逻辑能力。首先,逻辑能力决定了你能不能说服自己。如果在写一篇评论的时候,你的逻辑不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你自己读起来就会很别扭,内心里的另一个小人儿可能就可以跳出来反驳你,那么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找资料补逻辑漏洞了。
其次,逻辑能力还决定了你能不能说服读者。其实一件事情的微博评论中,观点五花八门,拿着自己写好的评论打开微博评论,可能有的观点就会直击弱点。
大学生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感觉还是以“对话”为主,可以多与其他观点对话,在对话中找寻自己的逻辑漏洞。在行为逻辑上可以多看一些媒体的文章,或者可以看一些逻辑学的入门书籍。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程?如果有这门课,请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霞:在人大我旁听了本科生的新闻评论课程,又上了研究生的新闻评论研究课程,老师均为曹林老师。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师来讲评论课程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裨益良多的。“批判思维”“对话”“评论区的想象力”这些都是曹林老师课堂上的关键词,老师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中也多次提及。
其实对于先后上过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我来说,体会到的最大不同就是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本科生更注重于就事论事,而研究生更注重于围绕事件背后的本质展开论证。两种思维指导下所写出的新闻评论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又各有魅力,感觉非常有意思。
红辣椒评论:请为红网开展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提出几条建议(比赛形式、赛制等方面都可以,畅所欲言)。
李霞:其实我对红网的感谢多于建议。无论是评论之星还是青椒计划,在国内领域都做得比较优秀,后期的评选流程也比较公开透明,而且也给很多新闻学子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听取建议的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李霞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