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宵佳(山东大学)
如果说谁是这段时间的“顶流”,那一定绕不开“药物”这俩字。百姓苦病毒久矣,但在近期防疫政策持续优化之下,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正经历着心理上的断奶期——不安、担忧、恐惧、躁动。药物焦虑也随之而起。
药物焦虑的一大症候是抢药囤药,也就有了购药热。不光连花清瘟、布洛芬身价暴涨,连带着抗原试剂盒、黄桃罐头都卖到脱销。相比起来,药物焦虑的另一大症候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用药焦虑,具体体现为盲目用药、滥用药物。近日,河南平顶山一名40岁女子新冠阳性,因盲目吃药退烧而导致肝脏衰竭,被紧急送往ICU抢救。实际上这绝非偶然,目前已经出现多例居家治疗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更有还未阳性却吃药预防,把自己吃出问题的事件。用药焦虑驱动之下,“对症下药”反而成了困难事。
要明确的态度是,用药焦虑需要被重视,但不该被嘲笑。处于防疫政策调整期的我们面临着一种高度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时候,人总是格外脆弱、慌乱、无助,拼命抓住以药物为名的救命稻草;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对药物的科学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在这其中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并非人人都是熟悉用药知识、具备用药素养的专业人士,包容我们作为人的有限性,而不必对此太过苛求。不过,既然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掌握科学用药的基本原则很有必要。
目前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几个方面。一是本可不用药,但却盲目用药;二是超剂量、超频次用药;三是用错药物种类;四是过度联合用药。是药三分毒,掌握好用药的度何其重要。
首先,未感染者不需要给自己“找药吃”,做好日常防护,增强抵抗力即可。而且,不是阳了就要用药,专家认为,要分清病情阶段和症状,无症状、轻微症状也是不需要用药的。其次,用药别贪多,剂量加倍不能增强药效,只会导致副作用增加,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服用才是上策。而面对纷繁复杂的药物种类,拿不准该选哪种时,《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提供了对症下药的遵循。当然,及时寻求医生指导、网络权威指南也是正确的选择。最后,谨慎打“药物组合拳”,若重复吃多种退烧药等药物,极易造成1+1+1<0的负面影响,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张伯礼院士就曾呼吁,如果感染,西药退烧药和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时服用。此外,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冒灵胶囊等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功效类似,也最好不要“混搭”服用。
同时,要格外警惕来路不明的偏方和用药指导。以身涉险不可取,勿病急乱投医,被特效药思维绑架。若一味听信所谓神药的说辞,一旦用不准,既伤了身体,又无处维权申冤。风靡全网的“吃药顺序”同样不靠谱,因为人人体质及感染症状都有差异。专家都还没研究清楚,营销号倒是先行研发出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攻略”,可谓荒唐,不足为信。
在公众被铺天盖地的用药焦虑裹挟之时,主流媒体应主动担起压舱石的角色,传达专家声音,进行专业科普,稳住公众心神,共克用药难关。继囤药热引发全网关注后,有关新冠治疗用药的权威科普、指南也值得被注意。在这个节骨眼上,有益的科普指南无异于一剂定心丸,而作为定心丸来说,科普指南宜多不宜少。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不假,但吃药不等于健康,乱用药更是有损于健康。多一些理性,强化合理用药观念,掌握科学用药素养,或许才是我们平稳渡过防疫政策优化期的灵丹妙药。
来源: 红网
作者:宋宵佳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50/1215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