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晓彤(山东大学)
近日,“男德班”的话题引起热议,一些网友“望文生义”,将“男德班”视为对男性言行加以限制,蹭“女德班”的热度,甚至就像诟病已久的“女德班”那样,试图给男性套上陈规陋习的“枷锁”,引起了一大批网友的声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男德班”的概念早在2015年就已经面向社会开班。当时“男德班”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人报名,最终报名者只有区区三位。面对冷嘲热讽,“男德班”的初次尝试遭遇挫折。7年之后,这一项目再次重启。据《新京报》报道,今年9月,社会学博士、性别学者方刚招募“男德班”学员,其全称
学的“德”是去承担反对性别暴力、承担家务、养育孩子等传统上被认为属于女性领域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反对性别暴力的宣传往往都是一些女性组织在进行,很少见到男性的身影或者说我们的印象中更偏向于这是女性的责任;在平时聊天中或者是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见到的是忙碌的母亲和被家务缠身的女人,很少听到男人谈论哪个牌子的洗洁精更好用这种话题;又或是像前些日子的新闻中提到的一样孩子开家长会全班40位家长却只有7位是爸爸到场,其余的都是妈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男德班”学习的“德”更多意义上是在推动这个社会向善向好,推动男女在这些事情中共同发挥力量,承担应有的责任,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男德班”教授的“德”,更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学习的内容的重要性,吸引更多人注意,让更多人投身于此,让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好男人”或者“正常男人”。这个“男德班”教会了它的学员男性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做强者,阳刚有力是男性,阴柔婉转也是男性;它告诉男性,世界上有1000种花,但是你仍然可以选择成为第1001种花;它教给男性从来没有人可以从性别歧视中受益,包括施暴者,男性看似不受影响,实际上也被男权社会下对男性的刻板要求所伤害。
所以“男德班”教给男性的“德”只不过是这世界上最普遍不过的事实,在其被污名化的今天,我们不妨想想是不是敢于去上“男德班”,迈出这一步,摒弃世俗的眼光,承担在两性中的责任,不逃避,能共情,无论是在外面对风浪还是回家洗手做汤羹,都是我们值得称赞的“好男人”。
来源: 红网
作者:王晓彤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