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成(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1999年实施至今,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6月12日 央视新闻)
“4000多亿”“2000多万”,宏大抽象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学子的故事、一张张学子的面孔。这一个个学子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故事;这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叠加起来就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模样。
过去,由于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实,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子因贫困而失学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们,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初步酝酿,直到1999年政策正式出台。二十年多来,贷款额度不断提高,贷款期限不断延长,贷款范围不断扩大,贷款办理更加便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不断完善,彰显出党和政府保障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决心与力量。数以百万计的经济困难家庭青少年得以圆了上学梦,得以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共同富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着向美好生活奔跑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不仅仅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今天教育的模样,就是明日中国的模样。”正是有党和国家充当了人民的后盾,学子们方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青春,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而也正是有这些将志向、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紧密联系的时代新人,民族复兴的大道才会越走越宽阔,实现梦想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来源:红网
作者:吴昆成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