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端午节前夕,新华社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天价”粽子又现身市场,
近年来,拿粽子“娱乐者”有之,拿粽子“腐败者”亦有之,无论娱乐或是腐败,似乎都与端午节没有太大关系。每逢端午,“吃粽子”还是“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特有的一项民间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应该说,吃粽子也是一种文化。
听老人们讲,包粽子的苇叶一定要用“笨芦苇”最好,其他的苇叶、竹叶等都是后来人才用的,包出来的粽子根本就没有那个粽子味,农村的老人们最看不惯也吃不惯城里人卖的粽子,更不愿意吃粽子里乱七八糟的馅儿,只是说,正宗的粽子就是糯米馅儿,最多里面加个红枣,放在锅里煮上几个钟头,一锅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就可以食用了。然后,放在粗瓷大碗里,沾上红糖吃,祖祖辈辈吃的就是那个味。
可话又说回来了,“娱乐”粽子也好,“天价”粽子也罢,粽子之所以大有市场,一方面在于商家挖空心思赚钱,另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对豪华包装的认同心理。近几年,以“天价粽子”为代表的过度包装屡遭非议,却仍然有“剪不断”的结。
受“面子”“排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出于送礼的需要,有很多人倾向于选择豪华包装。因此,如果想让产品包装回归绿色、简单、实用,就要从需求上解决问题,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事实上,现代的粽子,天价是华丽的包装,天价到里面是那些子虚乌
要想让“天价”粽子销声匿迹,一方面,市场监督等执法管理部门要真正扛起责任。通过严格监管,使过度包装出不了厂、上不了市,一旦违规,抓住重罚。相信
来源:红网
作者:朱波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