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点争鸣丨“自由”不是借口,“忠贞”岂容亵渎

来源:红网 作者:翟涵树 编辑:田德政 2023-06-03 21:51:48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翟涵树(陕西师范大学)

6月1日,发表在红辣椒评论上的《谁说一生只能穿一次婚纱?请少建些“贞节牌坊”》一文中,作者从TFBOYS组合成员王源演唱会上女生穿婚纱看演唱会被分手一事入手,展开对“女生一生是不是只能穿一次婚纱”的讨论。可以说,作者一开始就将事件的中心问题定到性别议题“女性的穿衣自由”上,作者的立论就自然地从女性权益出发、强调女性穿衣自由的正当性。而该事件的中心议题在于在有伴侣的情况下一方穿有明显的婚姻符号的衣物参加异性偶像演唱会,伴侣分手的合理性讨论。

作者指出,婚纱所具有的“神圣”“纯洁”“忠贞”的符号意义和其与婚姻,爱情牢牢绑定是因为铺天盖地的营销。实则不然,自1820年前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另一种说法则是源于16世纪的欧洲爱尔兰皇室理查德伯爵与萝丝小姐的爱情故事。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许多海外留学的青年男女多举行西式婚礼,当时的西式婚礼照片中,新娘皆穿着洁白婚纱。所以从婚纱的演变历史与婚纱传入中国的历史来看婚纱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和其与婚姻的强绑定关系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的,作者主观地剥离婚纱和其符号意义是历史虚无论的论调。

一件衣服无论款式颜色,一定有其或强或弱符号意义,而其符号意义与场合活动的兼容性,与社会公序良俗的相容性,一定会到外界的反馈。穿任何样式的衣服不需要经过伴侣与公众的允许,但穿者一定需要承受外界的反馈。享受自由的权利则要承受自由的代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西装与婚纱不同,西装也称正装,是一个对西式礼服的统称,在含义上便不具有婚姻的唯一含义,且西装自诞生来,它是作为正式场合的礼仪性服装,其适用场合广泛,也可以作为日常服装穿着,揆诸现实,职场服装也大多为西装。作者在文中强调婚纱被赋予的种种要求是满足对女性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前文已论婚纱的内涵是历史文化的产物,而这种社会基本认同在作者口中变为了道德枷锁,公众的质疑则成为了“贞节牌坊”,实不是舆论双标,而是作者自己先入为主,将女性天然放在受害者地位而对婚纱是婚姻象征这一社会基本认同大加指责。更何况,如果没有认同婚纱的婚姻属性,女生们也不应该不约而同穿上婚纱参加偶像的演唱会,并且宣称“嫁给青春”。

该事件中,伴侣选择分手十分合理。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一方穿着婚纱参加异性偶像演唱会,直接消解了双方婚姻的唯一性与排他性。但凡对未来婚礼有憧憬的一方,都会感觉到不被对方尊重,用所谓的“自由”让伴侣体会不被尊重,实为只顾一己私欲的自私。

特定行为有其特定含义,只在婚礼上穿婚纱或许不能保证忠贞,但至少表示对双方婚姻的尊重如果连尊重都做不到,更何谈对忠贞的坚守。而忠贞与贞节向来是爱情与婚姻中的优秀品格,无论社会思想如何多元,优秀的品格不应被摒弃。忠贞与贞节也是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而非一方束缚一方的镣铐。

真正的自由是受到限制的自由,肆无忌惮不是自由,违背常理不是自由。思想解放不是行为上的我行我素,也不是受到质疑后不管社会基本认知的情绪化输出。这不是性别议题,不是社会压迫女性的议题,而是对爱情与婚姻的维护议题。

来源:红网

作者:翟涵树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0/95/127235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