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久
把图书馆搬上火车,用科幻为大凉山的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7月7日,由四川省图书馆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联合打造的“彝乡情 慢火车 悦读新空间”,在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上成立。这标志着这个穿行在成昆铁路线上的“移动图书馆”新型“悦”读空间正式向旅客开放。(7月10日《四川日报》)
5634次“慢火车”是专门服务于大凉山乡村振兴、供沿途孩子上学的公益性列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火”出了圈,不仅因其是我国仍保留着的81对公益性“慢火车”之一,更因为“最低票价仅2元”并且长达数十年票价不变而闻名全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凉山孩子们的“铁校车”。
一提到大凉山,人们自然会想到这里是最大的彝族聚集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过去经济较为落后,长期被贫困问题所困扰,特别是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山区孩子与外界的沟通和接触机会欠缺,更无法接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大凉山旧貌换新颜,彻底撕掉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标签,阔步迈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反哺乡村振兴。随着乡村振兴大幕拉开,大凉山也按下了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快进键”:一栋栋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图书馆应运而生,一批批优秀支教老师纷至沓来……为大凉山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探寻知识的心灵之窗、架起了一道通往外面世界的智慧桥梁。特别是越来越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学成后反哺家乡,投身大凉山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教育振兴。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几年前,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开通,原本是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解决大凉山孩子因交通不便导致“上学难”的问题。然而,成昆铁路线上这一流动的风景线,特别是背着书包上下学的孩子们,始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让山区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升级改造后的5634次公益“慢火车”,内有上千册精选图书,包含人文、历史、旅游、科技等多个门类,以及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科普读物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动图书馆”。散发出书香味的“慢火车”,定会吸引孩子们阅读的目光、激发“小书虫”阅读的兴趣,利用乘车之时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吸取知识的养分,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好的教育,从来都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慢火车”上的“移动图书馆”,伴山区孩子快成长,这正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