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云南财经大学)
7月12日,在南通支云队和大连人队的中超比赛中,出现了一次争议判罚。南通支云队球员桂宏进球后,主裁判麦麦提江与视频助理裁判沟通认定桂宏越位在先,取消进球。但随后并没有回放相关画面和VAR画线,引发球迷强烈不满。事后赛事管理方认为这次判罚是误判,向南通支云队说明情况并致歉。(7月13日《足球报》)
近年来,VAR(视频助理裁判)已经成为足球比赛判罚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对于裁判员来说,过度依赖视频裁判的行为并不可取。
VAR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主裁判才是最终决定者。在足球比赛中,裁判包含主裁判、边裁、第四官员和视频助理裁判。主裁判是整场比赛中活动范围最大,距离球员最近的人,最清楚场上的具体情况,而其他裁判只是他的助理,尤其VAR只在特定情况下,并且发现有“清晰错误”时才能主动介入提醒主裁判。在本场比赛中,VAR没有主动介入说明他们没有捕捉到清晰证据,麦麦提江起初并没有认为进球有问题,边裁认为桂宏越位,按理来说此时麦麦提江应该沟通的是边裁,而不应该第一时间询问VAR。
作为判罚最后一道保障,VAR不应轻易使用。视频助理裁判诞生之初,是为了弥补主裁判人为判罚的缺陷,通过视频回放重新审视比赛情况并判罚,但判罚的主体还是场上的裁判员们。国际足联也明确表示VAR不能过多介入。不过在目前的中国足球的比赛中,VAR介入非常频繁而时间非常长,同一天另一场比赛中,马宁查看VAR,前后花了7分钟,这违背了VAR的初衷。
动不动就询问VAR可能让裁判对技术产生依赖症。VAR对于比赛多机位回看、电脑划线技术对比之前仅仅凭裁判肉眼观察的判罚看起来更加精确可靠。VAR投入使用的前期,人们甚至认为VAR过分精确显得机械化。而VAR判罚也经常出现“体毛级越位”情况。因此在有VAR的情况下,裁判员有时也会更相信VAR,对于模棱两可的判罚越来越多地交给VAR处理。本场比赛边裁举旗认为桂宏越位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是VAR仍然存在技术漏洞。在足球比赛中,场边有很多摄像机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机位都可以供VAR使用的。并且不是每一次出现越位时,VAR可以使用的机位都能清晰拍到相关画面。在本场比赛后,赛事裁判管理有关部门事后解释没有播放回放和画线的原因时就表示,当时各机位镜头未捕捉到可以分辨越位的清晰画面,因此无法向主裁判提供是否越位的依据。
类似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22/23赛季意甲第6轮比赛中,尤文图斯队也遭遇了同样问题,当时由于VAR机位没有拍到坎德雷瓦的位置,因此错误地做出判罚,吹罚博努奇干扰门将犯规,导致尤文图斯队的进球无效。此外,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同年足总杯狼队和利物浦队的比赛中。可见VAR机位盲区导致误判客观存在。对于裁判员来说, VAR也并不是完全可靠。
VAR做出误判更加不利于裁判员公信力。原本流畅的比赛被VAR打断本来就已经消耗了球迷的耐心,最终判罚结果还不公平更让球迷心寒。在本场比赛中,VAR没有捕捉到清晰画面,主裁判却与视频助理裁判沟通了1分多钟。不仅使比赛节奏中断,同时还引起球迷猜疑。毕竟外界并不知晓这一分多钟裁判员之间沟通的内容。在赛事管理方致歉的新闻留言区,球迷们对裁判组产生质疑和不满,强烈要求公开裁判组沟通内容。本赛季,中超比赛因为争议判罚频频登上热搜,这次误判无疑使中国足球裁判在球迷心中的公信力再度拉低。
过度依赖VAR可能还会导致裁判员自身业务水平弱化。因为考虑到越位一般有视频回放,所以边裁吹罚桂宏的进球时可能存在侥幸心理。从球迷手机拍摄的画面可以明显看到,当时边裁距离“犯规”球员桂宏不过几米距离,应该不难分辨他有没有越过中线,并且从球迷视角都能清楚分辨。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失误的判罚实在让人难以信服。而主裁判麦麦提江看到进球就与VAR沟通,更显示出判罚的能力和信心不足。
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手段,VAR需要合理发挥作用,而不能被裁判员过度依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足球比赛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洋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