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
1月5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做小吃生意的徐小庆8岁的儿子吴锦诚和小伙伴在外玩耍,无意看到一个用白色袋子包起来的小包裹。吴锦诚打开一看,发现一沓100元现金,便赶紧拿着袋子回了自家店里,交给家里人。徐小庆在久寻失主无果的情况下选择打电话报警,将现金交给办案警察。恰巧,失主八旬老人也打电话报了警,最终拿到了丢失的一万元钱。(1月9日 北方网)
当时,看到孩子拿着一沓现金到店里来,徐小庆夫妇有些紧张。“我想肯定是有急用的,这么多现金,丢钱的人该有多着急。”于是,徐小庆将捡到的钱拍了照、编辑了条信息,发在自己所有的线上群里,希望借助朋友们的力量找到失主。同时,吴锦诚的父亲带着孩子回到捡到近万元现金的地方。父子俩希望能等来失主,但等了半个多小时一无所获,便求助警察。
或许,旁人会说徐小庆一家人这么傻,1万元也不是小钱,而且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还回去?“这钱要是不还回去,睡觉都不踏实呀。”这就是徐小庆朴素又闪烁光芒的初衷。若昧心将别人丢失的一万元归己所有,必定整天忧心忡忡,生怕露出蛛丝马迹后东窗事发,甚至无法睡好安稳觉。于是,直到得知找到了失主,徐小庆全家才算舒了口气。
众所周知,路不拾遗是个老话题,曾被千万人赞颂。然而真正“见钱不睁眼”还是说来容易做却难,面对身边的意外之财,一些人难免动心,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底线铤而走险来掠得,令人所不齿。从法律概念上来说,为了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就称之为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解释为“没有合法根据”。其实,不当得利常常可以用不劳而获来形容。现实中有不少关于不当得利的例子,只是很多因为所涉及的金额比较小,所以大家也不深究。但是,如果涉及到金额大且行为恶劣的不当得利,就要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
捡拾万元交还失主是一堂德育课。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家长积极的态度、表情和语言,会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孩子,激起孩子更大的热情,去向父母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父母帮孩子交还捡拾的巨款,就是在帮孩子树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倡导并强调从小事做起,切实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拾金不昧、向善向上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游德福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