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霏(重庆大学)
1月4日,上海,一段网传的街道组织模拟核酸场景引发争议。视频中街道负责人的发言“‘核酸检测’虽然让人一言难尽,但总也有些令人回忆和动容”“情景再现2022年的核酸大筛,为过往的2022留下些许记忆”等言论遭到业主吐槽。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此活动是街道办为了拍摄2022年核酸大筛查总结素材。后因反响不好,该活动并未开展。(1月6日 九派新闻)
“模拟核酸”一词,不免让人感到恍惚。一个月前的我们,还需要依靠核酸来获得48h的“社会生命”,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情怀式的回忆活动。视频中争议最大的言论是对核酸检测的“回忆和动容”,但若回想起过往的三年,我们该回忆的究竟是什么?如核酸检测般的时代印记,又真的该被如此“情怀化”的怀念吗?
所谓情怀,即带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以人的情感为基础同时与发生的情绪相对应。对生命的开悟、对过往的感悟、为情怀而“买单”,不同的经历和情趣造就了人们对情怀不同的理解与做法,但都共同地包含着自身浓郁的情感,并且带有特定背景下的“滤镜”。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情怀无罪,而怀念有界。
苦难从来都不容此般“形式主义”的怀念。回看三年大疫,不可否认,核酸检测是既定的事实,也是保护了我们许久的措施,但在此处却成为了怀念苦难的素材,如此形式主义的情怀自然无法得到大家的拥护。拿人民经历的痛苦进行一场自娱自乐式的角色扮演,以“紧俏的抗疫礼包”作为参与者的表演奖励,如此“回忆”,实属荒谬。再者,负责人置群众聚集的感染隐患于不顾,用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这一作秀式的“年度总结”买单,早已超出了所谓“情怀”的限度。
而苦难更不容被“情怀化”地歌颂。在反对怀念核酸检测时,我们真正反对的是“情怀化”核酸检测以及其所代表的刻有时代印记的痛苦。痛苦与苦难从来都不应被美化与歌颂,也不应被其他快乐与幸福对冲和消解。痛苦就是痛苦,真正面对和体会伤痛,才能获得更加全然的感知力。“我是我自己永恒的战友,这是我笨拙的英雄主义。”真正值得怀念与歌颂的,永远都是在苦难之中努力生发生长的个体和每一个永不低头的灵魂,是在苦难中凭借勇气和能力勇敢爬起、永不放弃的我和你,更是千千万万个和你我一样的远方与人们。
余华曾在《活着》一书中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值得赞扬和歌颂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砺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苦难本身永远不容“情怀化”,应该感谢的是苦难中的每一个生命展示出的蓬勃的力量。或许时代的每一处褶皱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摸不着头尾的暗巷,但它也终会过去,那就努力向前,冲破泥泞吧。
来源: 红网
作者:王艺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