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2月15日,辽宁丹东市教育局公开一则对人大代表《关于加强教师着装仪容管理建议》的答复称,教师群体统一穿着职业装,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国家、省对此尚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丹东拟在着装种类、数量、款式、资金来源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完善的方案并先行试点。(2月17日 澎湃新闻)
要求教师统一着装的呼声,早就有之,并不鲜见;但准备对“教师统一着装”进行试点的,丹东应该是第一个。对于教师着装这个话题,笔者的看法是:有必要规范,没必要统一。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教师在着装上都得体大方、简洁明快,符合教师职业规范。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教师着装随意,奇装异服,打扮怪异或邋遢,有损教师形象。对此,学校校长或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提醒、规劝,要求其改正就可以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着装、仪容要求是“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什么样的服装不适合?教师自然会评判。当然,各地教育部门也对教师着装提出明确的要求,即不能“脏、露、透、短、紧、异”。窃以为,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师着装,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另外,大家应该知道的是,这些教师着装的要求,不只是校园内,还应包括在社会层面。
且不说教师统一着装需要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就没有统一着装的必要。公安、法院、工商、税务、交通等统一着装的岗位,那都是政府的执法部门,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统一着装能够有效增强队伍的统一性、规范性和辨识度,能够维护执法的严肃性。但教师的工作场所较为固定,面对的也是学生而非办事民众或执法对象,统一着装的要求并不显得那么必要。
同时,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整齐划一的着装,未必是件好事——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相反,个性化的着装,反而能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从教师的角度看,统一呆板的着装,可能会使其在授课时受到约束,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以及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服饰是一个人的另一张“脸面”,都会很在意,教师亦然。试想,倘若年轻教师的着装,亮丽而不失庄重,高雅而富有情趣,时尚而不落俗套,这不挺好吗?所以,教师的着装魅力,并不在于是否统一,而在于“大方得体”。如果教师的着装能符合年龄特点,符合教师身份,又能跟随时代,学生、家长、社会都会拍手称赞。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