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
目前中国大龄未婚女性达3800万,大龄单身男性近3900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们从完善生育津贴、加强税收补贴、增设普惠制托儿机构、免除学费、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年轻人不愿生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营造对青年尤其对女性友好的生育环境也至关重要。(3月15日 极目新闻)
十月怀胎诸多不易,营造对女性友好的生育环境当然重要,但是,营造对男性友好的生育环境同样重要。现实当中,就有很多对男性不友好的生育举措,阻碍了民众的生育愿望。
生育保险重女轻男。某单位男同事交的生育保险,惠及本单位女同胞,不是同单位的妻子不能享受。2018年,某人生育二孩,妻子单位没有交生育保险,结果是一分钱没有报销,自己支出7000多元。省里新政策不知道猴年马月出台,不知道是否有优待,如不及时结账,不能办出生证明,不能落户,影响孩子的权益,巨亏也得承担。如此不友好的政策,怎么可能激励“三孩”?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生育积极性。
休假政策重女轻男。伴随“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脚步,各地纷纷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与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保持一致,比如纷纷延长女性产假,增加男方护理假。女方的产假可以优待落实,而男方的护理假则大打折扣,比如同一时期,某国有单位男方享受了20天护理假,某民营企业男方只能一年休假三天陪护。护理假形同虚设,落实不了,还有年休假都不能完全落实,“假”期冻人,怎么促生?
生养权利重女轻男。男方有没有生养决定权?法律主动照顾“未婚生子”的少数人群,是中国法治温度的体现。问题是,法治温度不能厚此薄彼。已有一些案例,结婚了却不能当爸爸,女方能生养却不愿意生养,虽然也是少数人群,如果放任对男性不友好的生育环境蔓延,男方的生育权被女方直接无视,剥夺男方的父亲权。这样的现象多了,不结婚,不生养的现象也将会增多,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不友好的生育环境,当然不止于此。比如,没有一孩,何来二孩,三孩?社会已经强烈要求,鼓励生育,请从善待一孩开始。没有男方配合,女方是无法很好完成结婚及生育愿望的,男方的合法权利受轻视,我们不能再对这种现象放之任之了,也要为男方减负,也要为男方维权。我们不能再让男方在生养权利上吃大亏了,只有推进和落实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款款而来,惠及民众,造福社会。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50/1245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