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有温度的政策托起“超龄打工人”的安稳老年路

来源:红网 作者:郭丽 编辑:刘昱 2023-03-19 17:34:4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101151146.jpg

□郭丽(淮阴师范学院)

他们多来自小城小镇,在大城市打拼数载,人生进入下半场,年龄成了难以逾越的门槛。零工十字路口的超龄打工人还要站多久呢?(3月18日 澎湃新闻)

近日,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超龄打工人”站在零工十字路口》的深度报道让“超龄打工人”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再一次得到社会关注。何为“超龄打工人”?他们是在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尚未兴起时一头扎进工地的勇者,他们是为城市现代化添砖加瓦的建筑家,他们创造了最大规模工地的发展奇迹。但是现在的他们因为年龄的日渐增长成为了“超龄打工人”,被“清退令”挡在了曾经的工作战场之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身体日渐衰弱、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他们,路在何方呢?

自2019年起,对于高强度、高风险的建筑行业,多地陆续发文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但是众所周知,农民工一般是没有“退休工资”,他们被清退后依然在继续谋生,因为若是回家,他们能挣的钱是远不及在工地上打工的。因此,哪怕城市生存条件比较艰辛,也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超龄打工人”流向零工市场寻求生计,只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还依赖着他们从城市赚回来的每一笔钱。

可是零工市场真的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吗?当下,到了年纪但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找工作的超龄农民工不在少数,零工市场处于一种“工人多老板少”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有很多的人盘踞在十字路口一坐就是一天,有的甚至是等了数月,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活干。在报道中面对记者关于挣了多少钱的询问,一个“超龄打工人”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个路口站了一个多月,一次都没有被选中。由此可以看出,以年龄为界,直接让这部分“超龄打工人”离开工地的做法,似乎有点草率了。

现实是骨感的,生活是具体的,为了让全国近3亿农民工的生计不再是问题,其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对于清退“超龄打工人”,政府应该要避免“一刀切”,做好对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扶持,尊重他们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要,指导企业根据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此外,对于不少的超龄打工人来说,务工是家庭重要经济来源,对于这些人,不妨加强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他们转型到安全系数更高的服务型、辅助型岗位,能够让政策显得更有温度与人情味。

当初每一个毅然进城拼搏的农民工,用他们的心血和青春为我们建设了现如今光鲜亮丽的城市。因此,当城市越来越好时,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拒之门外。“超龄打工人”究竟路在何方,显然不能把问题完全抛给他们自己。这也就需要政府在清退他们的同时做好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够安稳退场,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也许不再那么需要这些“超龄打工人”了。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在零工市场的十字路口不安地迷茫徘徊。相反,我们应该用有温度的政策,托起他们安稳又幸福的老年路。

来源:红网

作者:郭丽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53/124626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