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村BA”为窗口,照见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邓智友 编辑:刘昱 2023-03-27 18:24:0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109154130.jpg

□邓智友(复旦大学)

前段时间,南方的一个村庄火了。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台盘村,因为举办“美丽乡村”篮球赛刷屏,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村BA”,将之与NBA、CBA进行类比。

3月26日晚,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进行了总决赛,首先举行的季军争夺战,铜仁队以57∶50战胜了毕节市。21时左右,台盘村上空开始持续降雨,导致地面湿滑,严重影响球员安全。原定随后进行黔东南队和遵义队之间的冠军争夺战将延期举办。

乡村办篮球赛,火到什么程度?每逢“村BA”开打,无论早上还是深夜,现场球迷总有万人规模。值得一提的是,人潮人海里,不仅有蜂拥而至的本地乡亲,更有从祖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他乡观众。从场面上看,现场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观众,不少人自备马扎、板凳,也有人搬出了梯子,网络直播的观众更是能以数十万计。从星味上看,韩旭、马布里等篮球明星纷纷为之加油,篮协主席姚明甚至发出了“我不确定我能拿到票”的感叹。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村BA”火爆出圈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积月累之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曾经偏远的台盘村,如今出村10分钟就能上高速,20多分钟就能坐上高铁,还覆盖了5G网络。这些过硬的设施条件,为其一年一度的篮球赛奠定了“出圈”的基础。同时,“互联网+”为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充分赋能。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篮球赛,有效实现了品牌的“走出去”,资源的“引进来”。

从线下到线上、从草根到明星、从乡村到全国,我们对“村BA”的思考早已不能局限在篮球运动本身,如何打好文化牌,才是这场热潮带来的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村民们精神文化需求随之增长。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人民的立场要求我们:重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村BA”用篮球的方式,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画上了点睛一笔,体现了乡土体育与乡村体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往,在人们的观念里,体育运动与农民似乎很难联系到一起,与乡村振兴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肤浅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乡土体育发展和乡村体育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体育强国的奋进之路上,广大乡村不应也不能缺席。

需要注意的是,乡村体育文化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法,但并非意味着照抄照搬“村BA”模式。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性,一不留神就会走入曲高和寡、水土不服的误区。比如,有的地方总是在“高大上”还是“接地气”的问题中不能自拔,重形式而轻村情;有的地方将别处经验照搬到农村,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丧失文化品牌与本土情怀的有效联结;有的地方将文化建设与群众需求剥离开来,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村民认可……这样的文化建设很难走入人心,更毋论以此实现乡村振兴。

因此,“村BA”带给广大乡村的,更多的应是思路和干劲。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牢牢坚持人民立场,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并以此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应深度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挖掘根植本村本土的风俗与特色,力争做到一村一品;应始终保持耕耘定力,慢慢调动群众积极性,厚积薄发,不唯政绩论,更不要想着一炮而红、一飞冲天。

据报道,接下来的台盘村,将大力培育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赛事旅游等,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正式驶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以“村BA”为窗口,我们看见的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潜力,应该是乡村振兴之路上,你追我赶,共赴未来的美好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邓智友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61/125045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