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昕(郑州大学)
近日,“‘钢腿女孩’牛钰自述遭网暴”的视频,引发热议。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个别网友对其进行了极其恶毒的侮辱谩骂。牛钰表示,“别人永远无法定义你,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你想爱的人就勇敢爱。”26日晚,@四川残联在网友评论区表示,已跟当事人联系,会继续跟进关注。(3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26岁的四川女孩牛钰,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被一块石板压在了坍塌的教室废墟下三天三夜,获救的她同时永远失去了右腿。这个遭遇不幸的姑娘,却向世界传递着出人意料的乐观和开朗,戏称自己为“钢腿侠”。她为自己的机械腿装上粉色荧光灯,爬上过4500的雪山,参加了汶川马拉松,还曾踩着独特的“钢腿”登上了2021年上海时装周的走秀舞台。3个月前,牛钰成功当选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用自己的力量为残疾人群体发声。
就是这样一个视频中笑容明媚而灿烂的姑娘,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网络暴力这个怪兽的猎物。“一大早刷到你的视频真的心情不好”“觉得你没腿,活该”……铺天盖地的生理侮辱,诋毁谩骂持续涌入牛钰的私信平台。起初,她并未发声,但当越来越难听的言论波及到身边的残疾人朋友时,牛钰不再选择沉默,而是想用自己的经历,引起大家对网络暴力问题的重视。
我们很难去想象,说出这些侮辱性话语的虚拟账号背后,是怎样一个活生生却又冷冰冰的真实个体。网暴者们将自己的情绪凌驾于理性之上,盲目地对他人指手画脚,做出高高在上的审判。他们在互联网上留下轻飘飘的几行字后,就化作“隐形人”,不用为此付出任何代价。而处于漩涡中心的受害者却要因此承受身心的双重伤害,最终可能会走向一场又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去年初,寻亲男孩刘学州在遭遇大规模网暴后留下遗书自杀;今年2月14日,网红“管管”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在直播时服农药自杀;2月19日,因染粉色头发而受网暴的女孩郑灵华也抑郁自杀……在这些逝去的鲜活生命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暴力的杀伤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网络暴力,本就是一个界限模糊的词语,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屡治难止,是网络暴力鲜明的特征。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拿起“麦克风”畅所欲言,而正是这种匿名性,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将键盘化作一把把无形的“利刃”捅向受害者,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与此同时,网暴的受害者在事后维权更是难上加难,不仅要消耗自己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在“取证”上更会遭遇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所以,他们可能还未等到正义的到来,就会面临崩溃。
我国在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的框架下均有针对网络暴力的相关规定,但却没有针对治理网络暴力有专门的立法。这些本就有些散乱的规定还存在着表述模糊,惩处力度过轻等问题,使得在治理网络暴力时没有一套完备的规模体系,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为维权的受害者提供保障,更不能有效遏制网暴再次发生。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网络实名化的进程,出台了更多细化的规则,但网络暴力行为的泛滥仍未停止。
谣言止于智者,更要止于法律。针对网络暴力治理,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制度建设和专项立法,完善打击网络暴力行为的司法体系,填补网暴在法律层面的空白,不给施暴者“钻空子”的空间。同时,各大媒体平台要结合新兴技术,创新平台的管理和监测机制,加强审核力度,在应对快速聚集的网暴内容时,能够及时有效制止其蔓延恶化。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万物互联的世界里,我们没有人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独善其身,也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名受害者。也许我们无法去唤醒那些内心阴暗的施暴者,却可以在网络暴力的狂欢中选择保持冷静与理智,谨言慎行,不让自己成为“恶”的帮凶。
来源:红网
作者:刘雨昕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