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期时评“椒”流会:如何高效找到有价值的评论选题?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2023-03-01 19:58:20
时刻新闻
—分享—

顶部原图.jpg

哈哈.jpg

陈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龙教授,2023年1月红网“青椒计划”评委,著有《转型时期的媒介文化:现代性视角的反思》等专著十六种,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

王艳呼呼.jpg

王言虎,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首席评论员,曾获新京报2013年“大学生评论大赛”一等奖、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大赛冠军。

相关链接:红网“青椒计划”2023年1月简报    
  佳作赏析|从“青椒计划”1月佳作,体验新闻评论的选题魅力

红网时刻新闻3月1日讯(记者 刘昱 钟星月)2月26日晚,应广大大学生评论爱好者及红网评论作者的要求,红网理论评论中心组织举行了2023年第一期时评“椒”流会,红辣椒评论视频号实时直播。

本期时评“椒”流会,以“全媒体时代,如何高效找到有价值的评论选题”为主题展开,特别邀请了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龙教授,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首席评论员王言虎等嘉宾发表演讲。红网2021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张雨龙,2023年度“青椒计划”1月优胜作者王昕越,参与分享和交流。活动由红网编委、理论评论中心主任王小杨主持,红网红辣椒评论团队全程参与。

在展开交流分享之前,时评“椒”流会公布了2023年1月“青椒计划”优胜作品名单。

近年来,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推出了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接档推出了评论写作“青椒计划”,意在“在竞赛中培养,在培养中竞赛”,推动高校新闻评论教学与媒体评论实践的融合创新。“青椒计划”上线后,得到全国众多高校老师、大学生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进一步实现高校与媒体的双向融合,引导青年评论员掌握理性的论证逻辑,切实提高评论写作的水平,在业务交流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评“椒”流会由此应运而生。

陈龙:捕捉重大选题,需要厚实理论储备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1月“青椒计划”评委陈龙教授在演讲中表示:“时评是新闻传播当中的轻骑兵,最能有效的弘扬正义、针砭时弊,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个工具。红网‘青椒计划’培养了一批评论人才,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围绕本期议题,陈龙教授首先讲述了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的故事——有学生问刘文典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刘文典给出的答案是“观世音菩萨”。观,即多多观察生活;世,即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音,就是写文章要有韵律;菩萨,则是要有菩萨心肠,要有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热情。

“这对我们写新闻评论仍有启发价值。”陈龙教授指出,“要找到有价值的选题,仍然离不开观察。并且,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要多阅读多积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夯实理论素养,如此才能把握社会动向、把握现实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评论选题。”

对于新闻学子,陈龙教授特别建议:“学习过程中要走出新闻学、传播学这一方天地,多涉及别的学科的知识,比如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充实自身的学术功底,这样也有助于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重大选题。”

陈教授还强调了视角的重要性:“抓重大选题、重要选题的人很多,要另辟蹊径,要学会‘小题大做’‘大题小做,要从细微的涟漪中,发现大的内涵、本质性东西、趋势性东西、规律性的东西。”

 

王言虎:“公共性+新角度”决定选题价值

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首席评论员王言虎,曾获红网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大赛冠军。他表示,“红辣椒评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邀参会非常开心,百感交集,想起很多往事。以后也可以借着红网这个平台,跟同学们多做交流”。

关于如何高效找到有价值的评论选题,王言虎老师认为,首先要关注话题的公共性,比如,是否关乎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涉民生利益、公共资源分配等等。他建议,评论作者可以“密切关注舆论场上的动向”,将近年来较火的话题进行归类,比如性别议题、阶层议题、环保议题、升学问题、职场问题等,建立一个对选题的宏观概念。

“在这种概念之下,还要看这个话题是否有一些值得评论的新的切口、新的点。”王言虎解释道:“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价值,另一个方面就在于,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新的角度去评论。如果没法超越前人的观点,其实也可以不评。”

不过,他也提醒道,大学生写评论很多时候是一种思维、逻辑的训练,“从训练的角度出发,仍然可以评,并且评了之后,可以找到此前同话题下较为成熟的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对于大学生朋友,王言虎还提出建议:“多从自己身边的、自己熟悉的话题去入手,比如学术造假问题、大学管理问题、升学问题等等,这种教育话题都和大学生比较适配。不要贪多求全,职业评论员也不是什么话题都能写。”

  

“青椒”代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选题敏感”

作为优秀大学生时评写作代表,张雨龙同学结合自身经验和对社会的观察,进行了经验分享。他认为,“要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从小人物身上去看到一个大时代的命运,从个人的困境中去分析出一种社会结构”;他指出,“由日常生活观察得来的选题,首先具备独特性,撞题、同质化的概率比较小;其次,这类选题更接近生活,也就更具有打动人心的能力”。

cda22d3c9ab24e9d9a868f58a506335a.png

【图左】张雨龙,红网2021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图右】王昕越,山西大学学生,2023年度“青椒计划”1月优胜作者。

王昕越同学以1月“青椒计划”优胜作品的创作过程入手,谈了关于选题的心得体会。她认为,“很多时候,有价值的选题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的,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持我们的新闻敏感度”;她指出,“选题的途径是无限的,关键是要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多看多思保持敏感”“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用辩证的思维去过滤,用有深度的思考和有温度的关怀去创作”。

互动|怎么看待新闻评论作者的文风?

互动答疑环节,对于网友提问“评论能否走在新闻之前,或者新闻热度之前”,陈龙教授指出:“新闻评论本来就有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义务,所以,‘走在新闻之间’完全没有问题。关键是,要从平凡的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尤其是那些虽然没有酝酿成为一个新闻事件,但是具有一定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挖掘出来,予以关注,用评论的形式写出来。

对于“如何看待新闻评论作者的文风”,新京报评论部副主编、首席评论员王言虎,以“雌雄同体”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逻辑论证和文风的关系——雌,即文章在逻辑、论证方面要下足功夫,考验的是评论员的绣花功夫;雄,指文章要磅礴大气。他认为:“我们的评论文章要讲究逻辑、论证、理性这些实的方面,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做到文字上更大气、流畅些,哪怕是华丽点,也会更好。可以尽量在二者间找到一种平衡。

“带有情绪化语言的文章是一篇好的评论吗?”“写评论,是以评论的影响为重还是自我真正想表达的内容为重?”“新闻评论写作角度应该求稳还是求新?”……活动现场,众多在线网友、大学生踊跃互动,参会嘉宾也选取部分提问进行了精彩答疑。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83/123895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