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最近,网购爱好者陈女士注意到,在淘宝购物后出现了“顺手买1件”的促销,看起来价格很便宜
消费者在淘宝网购下单时,结算页面经常出现“顺手买1件”的选项。面对较大折扣优惠的诱惑,不少消费者便忍不住顺手买了1件,不料却落入商家的促销陷阱。笔者认为,“顺手买1件”岂能“顺手骗1次”,其“优惠”的水分较大,已经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及价格欺诈,市场监管和价格等部门有必要介入并整治,遏制此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
“顺手买1件”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价格便宜。比如,一款标价128元的遮阳防晒帽,“顺手买1件”的包邮价(简称“顺手价”)为26.9元;一款标价129元的小丝巾,顺手价为9.9元。如此大的“优惠”,看上去简直就是“白菜价”,许多消费者在贪便宜心理作用下,也就“顺手买1件”。但是,结算页面只显示“顺手买1件”商品的店铺名称、商品名称、原价和顺手价,消费者无法了解商品生产企业、材质、评价等其他信息。消费者只有在付款购买后,才能通过平台“我的订单”选项,点击相关产品查看产品详情。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方面是否存在猫腻,全凭商家的良心,消费者在购买前根本不知情。
俗话说,买家不如卖家精。现实情况却很不堪,“顺手买1件”的产品从价格到品质,都大有水分。如标价128元的防晒帽,正常售卖价格为27元,只比顺手价高了0.1元,而且标注的品牌还涉嫌傍名牌。可见,“顺手买1件”的原价不可相信,顺手价的“优惠”很有水分,如果卖给消费者的是假冒劣质产品,其实际的价值则更低。消费者本想“顺手买1件”便宜的产品,怎料却变成被商家“顺手骗1次”,当了“冤大头”。同时,此类促销后期的维权也比较困难,平台虽然支持跨店“顺手买1件”,但原店铺往往不对“顺手买1件”商品负责,容易导致推诿、扯皮现象,让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很难讨回一个说法。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在“顺手买1件”中,消费者无法在付款前了解产品的材料、规格、评论等信息。因此,此类促销模式,平台和商家已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价格法,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而在“顺手买1件”中,商品的“原价”无法查实,“原价”并非真实的,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原价。而“顺手价”与“原价”之间的巨大差异,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则涉嫌价格欺诈。
平台和商家设置促销活动无可厚非,但不论采取何种促销方式,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能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之事。针对“顺手买1件”的乱象和违法行为,市场监管和价格等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应当规范平台和商家的商业促销行为,对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消费者维权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形,可责令平台先行赔付,再由平台向商家追偿,从而倒逼平台履行必要的监管责任,将类似违法促销挡在平台之外。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和维权意识,网购时要睁大眼睛辨别真伪,不要贪便宜被“顺手骗1次”,一旦上当受骗,要敢于举报和维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 红网
作者:丁家发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