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草
孩子体育课要求下周开始带沙包,就是那种小小的,布缝的小沙包。
婆婆当即表示,可以抽个半天时间缝一个。我说现在谁还费那劲啊,网上两三块钱就能买一个。没想到过了一阵,有个妈妈还真用墙布缝了一个,在家长群里晒出了自己的成果:一个淡灰色、四四方方、简简单单的小沙包。大家纷纷为她点赞,她很谦虚地说,就想重温一下小时候做沙包、玩沙包的快乐。
是啊,小时候的快乐多简单,一个沙包足矣。
小学时丢沙包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游戏之一。大人们都太忙了,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缝沙包,我也自己缝过。其实过程很简单,先在妈妈的针线篓里翻出几块碎布料,剪成两块不大不小的正方形,然后就用笨拙的针线手法,左边戳戳、右边戳戳,缝到最后一条边的时候留一个小口子,去邻居家要点砌墙剩下的沙子灌进去一些。最麻烦的就是收口,我不会内收(保持针脚在沙包里面),只能把针脚露在外面,像给沙包扎了一个“小辫子”。有的同学做的沙包则很精致,是那种标准的正方体,针脚平整,非常受大家欢迎。
不过大家并不介意好坏,有个沙包可以玩丢沙包的游戏就非常开心。通用的玩法是四个人或六个人,分成两队。随便捡个石块在空地上划出两条相隔大概两米左右的直线,两队代表石头剪刀布分出胜负后,输的那一队派出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界线外,另一对的两人或三人就站在两条界线的正中间,然后线外的两个人就轮流用沙包扔中间的人。一旦有人被沙包砸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挂彩”者就当即退出游戏,直到中间的人“全军覆没”,则丢沙包和被丢沙包的队就互换人马,游戏继续。
简单的游戏,往往被大家玩得惊心动魄。有的人手法了得,丢出去的沙包“百发百中”;有的人身手敏捷,为了躲避沙包“攻击”可以使出“十八般”避让“招式”,能在中间蹦跶好久而不被丢到;还有的人擅长当裁判,每次双方有争议各执一词时,总能站出来“复盘”战况,然后就谁对谁错给出让大家都信服的意见。
我这种游戏“菜鸟”,要么是那个丢不中对方的人,要么是一上场就被丢中出局的人。每次被出局,就会为自己刚刚场上的表现懊恼不已。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游戏的热情和期待,按照现在的话说,我应该属于“又菜又爱玩”的类型。放学后一有机会就要玩到奶奶喊八百次“回家吃饭”,才肯悻悻地离开“战场”,然后在她的嫌弃声中带着一身臭汗回家,端起碗吃饭的时候,心里还在惦记自己的队友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时光飞逝,如今再也没有哪个游戏能带来儿时那种由衷的快乐,曾经一起玩的同伴也如那些“花儿”一样,不知身在何方。更失去了总是嫌弃我们像“野人”一样玩得不着家,但却其实很爱我们,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的奶奶。
现在条件比以前实在是好太多,孩子们有太多的玩具、太多的选择。但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收获的快乐,大抵跟我们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比我们更多,毕竟他们一天下来能自由玩耍的时间真的不多。
就比方说我刚上小学的女儿,虽然家里有很多玩具,但她每天放学最开心的就是能在楼下和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不管是玩过家家、“老狼老狼几点钟”,还是玩捉迷藏、抓人游戏,都能玩到满头大汗、笑声不断。偶尔也会因为受了委屈哭上一鼻子,甚至会拉着大人评理,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继续玩的热情。有时候甚至前一秒眼里还带着泪花,下一秒小伙伴一喊又不管不顾地玩去了。等到差不多时间该回家了,大人同样也是三催四请,伙伴们才肯意犹未尽地往各自的楼栋走去。
看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治愈、非常放松的事情。看着他们无忧无虑地嬉闹,肆意由衷地大笑,总能不知不觉被感染,心情也不由得好起来。有时候甚至会萌生一些羡慕,多好呀,无忧无虑的年纪。
这次要准备沙包,女儿也很上心。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针线活还停留在当初做蹩脚“辫子”沙包的水平。好在下单方便,相信沙包到了,她肯定也会非常开心,就像我小时候一样。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小草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