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持人大赛》首播遭吐槽,年轻主持人需要自我沉淀

来源:红网 作者:仝雨凡 编辑:张瑜 2023-10-07 17:45:02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仝雨凡 (郑州大学)

今年国庆假期最后一天,2023年《主持人大赛》迎来首播,相较于四年前网友们戏谑的“神仙打架”的节目盛况,今年节目的开播引来的更多的是吐槽:分数虚高、言之无物、经验不足、台风不稳等。还有人说,相比于2019年众多有着长时间从业经验的前辈而言,今年在校大学生明显人数增加,而这些在校大学生没有经验,急于求成,明显和四年前的一众主持人相比不在同一水平。

吐槽之下反映出的一方面是观众的成长。这成长既是年龄上的,更多的是心智和审美上的。看节目的大多是上一届比赛的忠实观众,四年前,观众们大多惊叹于选手们的出口成章和评委们的一针见血,而这次看节目,有了“经验”,对选手们的表现也更挑了。大家更加有意识地关注内容的逻辑、价值,以及对专业评委打分的认同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许,观众们有意无意带着“比较”的预设,无形之中就拔高了评价这些年轻主持人的标准。

另一方面赛制的变化也带给了年轻的参赛选手更多的挑战。上一届比赛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个赛道,选手们也基本上都是选择自己的舒适圈进行比赛,量体裁衣。即兴主持的题目也是按照不同赛道的调性因情况而出,参赛者的一些内容设计和得心应手的表现也是情理之中。而此次比赛则是打破了赛道的区分,把所有选手都放到一个框架下打分,即兴的题目也既有偏文艺的,也有偏新闻的,这无疑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我展示环节,选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有所偏向,但即兴主持一旦抽到了不属于自己舒适区调性的节目,就很容易心慌嘴瓢,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不那么完美的舞台效果。

在当下媒体融合的背景中,主持人群体年轻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每个人的职业发展,总有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必然要经历的。就像上届比赛新闻类金奖获得者邹韵,从业记者数年的经历,让她经历得更多,看到得更多,沉淀下自己独一份经验和体会,也自然能够言之有物。这些年轻的主持人或许在业务能力方面和大众所认可的优秀的主持人之间仍有不小差距,但竞争和比赛是促使一个人查漏补缺,取得进步的有效方式。他们敢于站在这样的赛场上,敢于向大众呈现自我,敢于接受优秀前辈的批评,就是自我的进步。而经过大赛的锻炼,这些“新鲜血液”也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很多时候,大家看节目不单单是为了看比赛,而是看优秀主持人展现自己的风采,看他们在高压之下仍能从容不迫、稳定应对,仍能口若悬河,输出有价值的观点的能力。无论如何,这些年轻的选手们都需要时间去沉淀,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要与年轻的选手们“双向奔赴”,给予他们时间和耐心去历练、去突破。

来源:红网

作者:仝雨凡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99/131172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