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郑州大学)
“公主请上车、公主请上班,公主请下单……”这句原本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台词,在70年后的互联网社会引发网友热议。许多网友在网上纷纷玩起梗来,如希望自己的父亲在接自己的时候说“公主请上车”,如打工人语录中的“公主请上班”,就连淘宝的客服催单都变成了“公主请下单”。
许多人表示,一句“公主请”,治愈了他们一天的疲倦。在这场全民的“公主派对”之下,其实隐藏的是年轻人追求仪式感和浪漫的心情。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而那句简单的“公主请”,使奔波于忙碌生活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尊重和浪漫。
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是追求效率和理性至上的社会,每件事情都仿佛要被贴上有用的标签,我们总是被社会裹挟着前进。韩裔哲学家韩炳哲称这种极度追求效率和理性的社会为“功绩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年轻人被严格限制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他们被规训、被束缚,他们的精神无法舒展,因此,他们总是会在成就自身中陷入抑郁的深渊。而这也就会导致年轻人总体陷入一种抑郁、疲惫的状态,韩炳哲称之为“倦怠社会”。
笔者认为,“公主请”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在倦怠后,年轻人的情绪反弹。浪漫主义的花枝总是开在疯狂的压抑之后。“公主请”这句颇具古典和尊敬的话语,是年轻人希望被尊重的体现。在自我的社会角色中,我们被异化成社会中的某个符号,但是却逐渐丧失了人的身份。“请”这个主体性颇强的词,将我们从社会中拉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认同。
“公主”这个古典且具有无数遐想的浪漫词汇,使我们总是能够联想起无数可悲可泣的爱情故事以及奇幻传说。爱情和浪漫永远都是消除无聊和乏味的最好良药。生活的不如意可能无法解决,但是浪漫的仪式可以成为我们短暂的避风港。“公主请”看似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话语,但是生活的仪式感就是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细节,年轻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寻求生活中的慰藉。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公主请”尽管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但我们不能强迫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人有义务为别人的情感买单,在适当且双方愿意的情况下,双方玩梗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一旦变成强制性要求,变成所谓的“情感勒索”,这句“公主请”就不再是治愈疲惫的呢喃,而是无聊的烂梗。
小“请”怡情,大“请”伤身,浪漫永不过时,仪式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陈燕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