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撕掉体育副科标签,提升青少年阳刚之气

来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编辑:刘昱 2023-11-28 15:02:33
时刻新闻
—分享—

□舒圣祥

体育学科,到底算副科还是主科?这其实不该是个问题,但又的确是个问题。教育部官方网站近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回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教育部的回复,点醒了教育领域某些始终将体育看作副科的顽固派,强调了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但是揆诸现实,课程表中没有主次之分的科目,在现实中依旧存在鲜明的区别对待,甚至墙上一张表、墙下一张表,一张用于应付检查,一张用于实际教学。“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我们上数学”,这句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本应身强体健的体育老师,总那么喜欢“生病”,从而使得体育课时常靠边站。体育课时不足、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缺乏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虽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规定“体育与健康”的九年总课时占比是10%-11%,高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但是,相比很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配备了游泳池、篮球场、橄榄球场等设施,大多数体育项目都能找到自己的场地,教学楼中还有专门的健身房,供学生锻炼身体,我们很多学校的体育课还只停留在课程表上。

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没上好,导致的结果将是很多人身体素质不过关,难以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正如近日新华社《“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调查》的报道中说,部分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甚至一个都做不了,立定跳远跳不远,短跑爆发力不足,还存在“长跑恐惧”。

与青少年体质弱化相对的是,受某些影视剧男性角色“女性化”影响,社会中的阴柔之风一度盛行,“伪娘”现象扭曲了不少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因此,亟待塑造刚毅果敢、积极向上、充满阳刚之气的青少年形象,而上好体育课,正是其中重要一环。体育锻炼所具备的内在教育价值可转化为社会生活中所提倡的优良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课之所以上不好,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观念问题。当下,包括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内,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将体育看作一种“育”。他们不觉得通过身体训练能够影响人的情感,能够培育个性、净化心灵,而是在内心深处将体育贬低为“玩耍”或“偷懒”,似乎体育只是体育特长生的事,普通人吃不了体育的饭,就不该在体育上花时间。

其次,则是教育指挥棒的问题。分分分,依旧是学生的命根;考考考,依旧是老师的法宝。似乎学习就是分数,分数就是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当体育被纳入中考计分,分数占比还不断提高,似乎扭转了一点体育课的颓势,但又显然还不够。尤其是小升初和高考不考体育,小学和高中的体育课因此就要差很多。

再次,也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金贵,一些学校的胆子因此越来越小。凡有可能“出事”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安排得越来越少,篮球足球等“对抗”激烈的课程甚至干脆消失在课表中。“体育课改上自习或自由活动”之所以在许多学校成为“普遍共识”,是学校怕出事不想担责任。前不久,合肥某小学一个孩子在跑圈后猝死,网上各种说法都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此外,我们很多学校也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传统,缺少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缺少真正懂得体育教育方法和策略的专业老师,体育课程开展得非常乏味,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多样性,只关注体育特长生,缺少旨在促进全员性参与的专业体育教学。

没有体育课的学校教育是残缺的,体育这一课,绝不能少。如何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们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事实上,2020年以来,我国接连发布了几份重磅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当下最需要做的,是将政策严格落实到位,开齐开足体育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转变体育是副科的观念,要从中小学校的校长们抓起。体育不仅能帮学生强健体魄,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让他们拥有体育精神,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压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以此成就未来幸福生活。校长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仍在于“育”,是为了人的存在而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务必突破安全禁锢的消极思想,不能因为怕出事就干脆取消。

体育要摘掉副科的帽子,指挥棒还要继续发力。比如高校要强化体测,比如中小学要将体育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分值与学科质量等同,重点考核学生体能素质、近视率控制、参与体育活动成效、开足开齐体育课程等,切实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育要真正成为主科,少不了资金的投入和师资的补齐。很多城区的中小学校尚且存在体育设施缺乏的情况,乡村中小学校自然更是如此。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的运动特点,改造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使之更加多样,而不是多年不变的几种老花样。体育师资也要突出专业性,体校毕业生甚至退役运动员,他们本身需要工作机会,让他们进入中小学校,或是双赢选择。

中小学体育课急需在课程内容、上课方式等方面大量“补课”。在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需要更多突出多样性和趣味性。中小学校应该探索“好玩、玩好”的学校体育模式,因校制宜,开发更多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型运动项目,为学生多样选择提供可能。变“要我运动”为“我要运动”,建设攀爬墙、攀爬网、摸高器、平衡木等自主体育活动设施,提高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体育是拥抱健康的必经之路,亦是锤炼人生的重要一课。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要强化终身锻炼的全民健身理念,学生时代的理念培养和习惯养成非常关键。为此,必须撕掉体育副科的标签。学生时期的体育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个人的喜悦,也有集体的荣誉,既有身心的健康,也有精神的激励。从上好一堂体育课开始,弘扬积极进取、勇敢顽强、健康担当的青少年价值取向,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加阳光更加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62/133031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