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骁达 (西南大学)
近日,霸占微博热搜的“董明珠怒斥实习生”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各路网友纷纷站队孟羽童,认为“打工人不求钱那求什么呢”。无独有偶,“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也在社交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们的注意力已从一开始的“文案写手”转到了“东方甄选ceo在直播间咄咄逼人”。尽管两件事的主角不同、情况不同,但其同属于职场事件,也都被推到了互联网的风口浪尖。
诚然,职场纷争已见怪不怪,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有摩擦在所难免,网友们在最近的事件中仿佛把自己代入到了董宇辉和孟羽童,产生了极大地共鸣之情,纷纷为其“打抱不平”。事实上,各家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如何管”也是公司内部的事情,但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背景之下,现实工作中的任何言行都可能被放到网络遭到网友们的“审判”。因此,比起“阴阳怪气”地指责,倒不如和员工之间好好沟通,把握好公司需求与员工发展之间的度,真诚与敞亮才是最大的诀窍。
公司高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发展理念,“高高在上”的指责伤害的不仅是员工的心,更是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有利于提升产品形象,帮助企业招聘并保留优秀人才。被誉为国货之光的“白象”,其员工中三分之一是残疾人,在汶川地震、河南水灾等突发灾情中捐赠大量物资的善举,也让消费者好感度不断攀升。一家即使面临雇佣残疾人生产效率会变低、效益一般仍在危难关头捐款的企业,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还会差吗?反观此次事件的格力集团,在员工离职后,将其作为“反面案例”在新职工入会大会上“痛批”,这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而言可能代表着,以后离职也可能会成为被公司“怒斥”的对象,这俨然已有“职场pua”的意味,作为打工人”需要的是社会和企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而不仅是口头和精神上的“鞭笞”。
实际工作与理想职务之间存在差异再正常不过,年轻人也要学会放平心态,接纳现实。孟羽童曾在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董事长秘书的工作与自己最初的设想不同,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感很低”。可以看到孟羽童离开格力是因为实际工作与自己的预想存在差距,这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认同,“说好的朝九晚五进去后天天加班”“以为是个重要角色结果就是端茶倒水”。理想与现实从不是对立的,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也许可以反思下有没有做好当下的事,任何一份工作都是从最基础的做起,如果存在差距也可以和前辈沟通交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接纳这份差异。
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强扭的瓜不甜”,强留的员工也有碍公司发展,对于有自身想法的年轻人不妨多一些理解,宽以待人的态度更能吸纳优质的人才,助力企业和员工更好地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江骁达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