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请不要轻易把裸辞美化为“勇敢自由”

来源:红网 作者:王曼茜 编辑:张瑜 2023-12-23 18:34:21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王曼茜(中国人民大学)

裸辞不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裸辞梦想”。我一直觉得,媒体在报道“裸辞”现象时,选择性地呈现了成功者“勇敢自由”的一面,而忽略了那些失败的裸辞者,对很多人形成了误导。在今年知乎出品的《荒野会谈》综艺节目中有一期就谈到裸辞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裸辞,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非常勇敢的,是年轻时的一种冲动,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甚至是对当今社会职场生活、工作的不满。但裸辞后,会面临怎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真的比之前的好吗?在我看来,裸辞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不应把裸辞视为当代年轻人追求自由、勇敢的象征,裸辞是理性的选择,而不是感性的冲动。

裸辞的背后是“底气”,不是打着“自由、浪漫”的幌子逃避现实。今年我在抖音上已经刷到很多人宣布自己裸辞,向大家讲述自己裸辞的经历、理由以及裸辞后的生活,虽然很多人看到他们的分享会觉得很勇敢,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对待生活勇敢且热烈,以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享受生活。很多人也会被网上的言论引导,认为自己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在青春最好的年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工作困扰,取悦自己,但这种所谓的自由难道真的是自己所追求的,还是只是打着自由的幌子逃避现实,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要面临读研、出国、找工作、考公等等选择,内卷的工作环境、996的工作机制压着年轻人喘不过气。当他们一直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时,社交活动、生活时间、业余爱好一个一个被剥夺时,他们渴望也想要逃离现实,他们也许动过无数次辞职的念头,但始终迫于生活压力并未抉择,而再看到裸辞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时,他们开始动摇了这个念头,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一个为了逃避现实的手段。也许当他们看到这么多裸辞的人出现时,感性的冲动正在迫使他们做出抉择,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那些裸辞人是有怎样的底气让他们做出这个决定。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刷到前湖南卫视主持人梁田主动辞职,目前作为财经自媒体的陈溥江也在此前宣布自己裸辞,我们不能仅看到他们裸辞,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那些促使、支撑他们裸辞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底气”。梁田作为前湖南卫视主持人,主持过众多大型晚会和综艺节目,无论是名气还是金钱都比一般普通人多得多,即使裸辞一方面她面临失业的概率会较低,也许不会有湖南卫视这么优秀的大平台,但是在拥有更多自己生活的时间、自由支配时间外,还是有很多工作机会。陈溥江也是如此,他在宣布自己裸辞的视频中,就提到自己原工作单位年薪百万,有了足够的底气支撑他裸辞,并且人家已经在抖音等社交媒体拥有百万粉丝,转战自媒体领域并不会很艰难,也许挣得更多。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在说裸辞后自由时间更多,而忽略了裸辞背后真正的原因。

裸辞后的我们会面临的压力和痛苦也许是加倍的,很多人会说裸辞后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可以有更多的时候去看世界、享受生活,但快乐两个月之后呢,当钱花的差不多的时候,没有了经济来源,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工作没有着落时,你还会感到快乐吗?在《荒野会谈》节目中熊浩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说:“在没辞职之前,可能80%的痛苦都是来自于工作。辞职以后,100%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没钱。”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现实,也很准确,当你并没有那些网红、明星那么有钱、有资本去做这些事情时,就应该想到有一天钱花完的时候,没有钱的支撑,你还能再去享受生活,去追寻所谓的梦想。

我认为裸辞本身并没错,但是需要经过理性的考虑和衡量,而不是只凭借一腔热血和冲动所选择的。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判断,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裸辞后是否能支撑你的开销,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依靠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其次,对于日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想过,裸辞后有没有想要做的事,或是已经物色好下家公司,如果仅仅是抱着先裸辞,享受一段时间后再去考虑这些,可能已经为时过晚,在如今职场竞争环境下,作为非应届毕业生且裸辞的人来说留给的选择机会少之又少。最后,我认为需要想清楚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不要被所谓的浪漫主义、渴望自由等等旗号蒙骗,也许你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你,或者压力太大你可以寻找一份其他更适合你的工作,或者向公司请一个小长假等等都是一些可以的选择,而非要冲动地选择裸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奇葩说第六季,詹青云曾说自己选择裸辞备考法学院,最终成功考上,也许这是詹青云做过的一次成功的选择,裸辞让她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实现了她的梦想,但我想说不是每个人都詹青云,你无法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考上,如果裸辞的代价是让你加重了生活压力、经济压力,我认为有比裸辞更好、更合适的选择。

呼吁媒体在报道裸辞现象时,不要习惯性地用“美颜框架”给裸辞加上滤镜,成功人士的裸辞,可能只是一种忽略了失败者的“幸存者偏差”,失败的裸辞者,可能连在媒体讲述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成为舆论场上的“失踪者”。多采访一些失败的裸辞者,才能更多地呈现裸辞现实,给带着裸辞冲动的年轻人一些冷水。失败者的教训分享,很多时候比成功者光环下的经验阐释更有价值。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在理性思考下同时又兼具勇敢的决心所共同促使的,绝不是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手段。

来源:红网

作者:王曼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6/67/133839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