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日前,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其中的第八条提出,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书面材料:(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8月15日 澎湃新闻)
实际上,对于婚姻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的合理性,甚至合法性的争议,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年来“结婚登记必须拿户口簿”,屡屡被推上互联网的风口浪尖,成为社会舆情关注的焦点。
2003年出台的《婚姻登记条例》,将户口簿作为结婚登记的“标配”材料,可以有效核对家庭信息,防止重婚、骗婚等行为,以保障婚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尤其是20多年前,由于当时互联网技术不发达,政务数据没有实现互通互联,再加上第一代无芯片的身份证,极容易伪造,民政部门无法通过读卡验证信息,因此,才诞生了婚姻登记“一本一证”的硬性规定。
二十多载过去了,随着我国政务信息化步伐的突飞猛进,人脸识别、二代身份证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已有效破解了身份认证的难题,纸质户口簿本身的证明作用,已变得大为弱化。2023年6月1日起,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扩大到21个省份,这项制度安排,打破了婚姻登记户籍限制,实现了按居住地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的要求,户口簿在婚姻登记上的必要性,也在无形中被大大削弱了。
此外,借助大数据的优势,以及国家行政力量的全力推进,政府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民生服务插上“数字化翅膀”,让老百姓感受了到技术变革带来的“制度红利”。作为普通公民,出示一张身份证,就能证明其相关信息,智慧化政务服务,也让婚姻登记变得便利化、高效化和便民化。
根据草案,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并取消了地域管辖,这不仅是顺应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有力举措,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民政部门,在管理方法和政策实施上与时俱进,不断简化行政手段,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为民众做好服务,更好地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结婚登记取消户口簿这一变化,是对婚姻自由原则的尊重,旨在确保公民在婚姻选择上的自主权,既能有效避免传统观念下父母包办婚姻的局限性,也大大简化了结婚登记的流程,使得结婚登记变得更加简洁和人性化。
当然,对于结婚登记取消户口簿后,是否会产生假结婚或骗婚等种种违法法现象?民政部门要未雨绸缪,做好研判,与户籍管理部门则应紧密协作,协调联动,为婚姻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