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近日,多名家长向媒体反映,一些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其实和智能手机差不多。他们说,儿童手表本是为了“更方便”“更安全”而给孩子购买的,而如今,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病”。有家长尤其不理解,儿童手表为何要如此强调社交功能。(8月9日光明网)
例如,一位上海家长说,她的孩子手表有群聊功能,可以把不认识的小朋友拉到群里聊天。暑假期间,她偶然发现在上一年级的女儿被“好友”拉入了一个陌生群聊中,群聊中的“大孩子”竟然在群里飙起了脏话。家长是看不到聊天的,只有拿她的手表看才能知道他们的聊天内容,只好把她的群给退了,但无法阻止孩子以后被再次拉进群。
广东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回忆,在前几年,儿童手表的功能大多只是定位和打电话,且允许带到学校。“但近几年儿童手表功能开始五花八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儿童手表偷偷聊天、玩游戏,还有的学生随意拍照上传到‘好友圈’,所以就禁止携带到学校了”。
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儿童手表,除打计时、电话、定位等基本功能外,还有微聊、视频通话、互加好友、拍照发好友圈、留言互动等社交功能,许多儿童已将其当作社交工具。“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媒体调查也发现,手表中的社交功能最受孩子们欢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实中,有越来越多孩子因过度使用儿童手表,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眼睛视力下降、成绩明显下滑、身体健康受损等,引发社会、学校和家长持续关注。特别是其社交功能,容易令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大大增加交友不慎风险,还有泄露家人隐私信息之虞。上述家长、老师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有关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67万台,同比增长36.2%。其中,儿童手表出货量达404万台,同比增长44.4%。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国内儿童手表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前景广阔。但是,市场繁荣表象之下,行业发展中伴随的“副作用”日趋严重,值得高度重视,有必要对儿童手表进行“适儿化”改造。
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在执行2022年颁布实施的《儿童手表》质量标准基础上,要求各生产厂商履行好社会责任,在后续产品设计、生产中多做“减法”,尽量删除儿童手表内置的社交、娱乐等冗余功能,只保留满足少儿日常学习生活基本功能,并强化不良信息“拦截”,提升安全保障系数,使其回归“儿童属性”,谨防儿童智能手表沦为“社交神器”,进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