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河西学院)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愈演愈烈,在网络上肆意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按键伤人”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网络秩序,影响公众安全感。与传统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同,网络暴力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举证难等特点。(9月12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同电信诈骗、AI诈骗一样,网络暴力也是随时代发展相应产生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一种言语和精神上的欺凌,网络暴力虽然看似不及现实世界中的欺凌伤害性质严重,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施暴者在进行言语攻击和谣言传播之时更为极端,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常令人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早年间因为相关法律尚不健全,许多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约束,对社会面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按键伤人”为何肆无忌惮,究其原因,还是部分施暴者、造谣者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以至于堂而皇之地越过法律边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互联网不是不法行为的“保护伞”,发言权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一柄扭曲利刃,匿名性也不该成为网暴者的“青纱帐”。只有有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监督,做出相应的措置和处罚,才能为网民们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让网络发言,网络交流在合理有序的轨道内运行。
并且,广大网民群众都应该认识到网络暴力的破坏性,造成舆论“次生灾害”的严重性,需做网络公序良俗的维护者,做谣言的阻遏者。很多时候,网民自己就是自己的“把关人”,要对网络言论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既不为网络暴力、舆论攻势撑腰站台,也要让“谣言止于智者”,不为谣言和负面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每一个网络参与者在发言之前,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毫无疑问,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能让奋斗拼搏的运动员遭受千夫所指,蒙受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难非议;也能让和消费者相处融洽的“鹅腿阿姨”“糖水爷爷”几度哽噎,不愿出摊。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伤害的是当事人的心灵世界,颠倒的是事实真相,破坏的是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和清朗正义的网络环境。倘若不加制止劝阻,教育引导,法律惩戒,便不能树立文明新风,便挫伤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对网络暴力行为需要深度治理,多管齐下。同时,教育,司法,网信,行政等各个方面都要协同发力,形成系统化,组织化的网络监督,网络问题处理体系,提升工作力度,将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治理效力和治理效能。
“为每一个公民的头顶撑一把伞”,治理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方能净化网络环境,驱散阴霾,有关部门必须做出相应措施。但与此同时,也要提升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素养。互联网只有拥有了一批批高素质,讲文明,有理性的网民群体,“按键伤人”的行为才会少。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