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农发布黄某情况通报,“零容忍”不能止于“初步认定”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华 编辑:张瑜 2024-01-19 17:09:04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李佳华 (山东大学)

近日,针对网上关于教师黄某某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华中农业大学发布情况通报,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即日起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1月19日 央视新闻)

在宣布成立工作专班调查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两天之后,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针对此事的情况通报,较之同类事件,效率不可谓不高。这一举动戳破了黄某某本人所谓“举报不实”的回应,体现了高校对于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零容忍的态度。

但是,“零容忍”决不能止步于对于学术不端的初步认定,在舆论的攻势下,谁都很难不摆出“零容忍”的姿态,想要长久遏制学术不端的风气,维护教学科研清朗环境,还需要后续更加有力的“组合拳”。

首先,通报中对于黄某某的处罚仅停留在停职层面,对于其学术不端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具体认定。高校教授被举报学术不端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抄袭剽窃”“数据造假”与“图片误用”“写作不规范”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相关举报的调查,要严格以事实为依据,接受公众监督,回应公众质询,不能因为被举报人的学术地位与利益关系而拖延调查进度,等待热搜降温,追求“大事化小”。只有及时公开地披露调查结果,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才能真正起到警示示范作用,做到“零容忍”第一步。

其次,对于学术不端的零容忍,也要体现在对举报人的保护上。学术科研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专业之外的人很难看出相关从业者的学术不端,举报人与被举报人往往身处同一领域,举报成本很高。以本次华农的举报事件为例,网友们对于11位同学的主流态度是认为他们“勇敢”,担心他们会“因为这次事件得罪了黄某某及其圈内人,毕业上被使绊子”,也有一位举报人表示“毕不了业也值了”。

其实,就算是在学生与导师这样敏感的关系下,对于学术不端的举报也不应该如此“悲壮”。学生是导师团队的成员,是科研路上的合作者与接班人,而不是学术造假的爪牙与白手套,不是导师“恩情”的奴隶。学生为了学术理想做实验、写论文,在心里排第一位的应该是学术成果而不是导师要求,是科研的薪火而不是造假的技术。面对导师学术不端的事实,学生有充分理由予以举报,而高校应该对这种行为加以保护,避免其在举报之后受冷落、被孤立,在科研与毕业道路上被使绊子。只有极力降低举报门槛,才能真正做到“零容忍”,否则就算嘴上这样说着,暗地里还是有不少的容忍空间。

华农发表情况通报的效率与态度值得肯定,但是后续各方实际处置措施如何,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53/134606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