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椒”响曲⑰丨在南京,看涌入春天的长江

来源:红网 作者:沈欣雨 编辑:陈晓丹 2024-02-22 10:45:34
时刻新闻
—分享—

bd437b3865e2669905fcd688a4b4680.jpg

【编者按】在新春里,在大地上。以青年视角,观察今日中国,红网“青椒计划”特别推出 2024“新春‘椒’响曲”龙年专辑。你看到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新春景象吗? 今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沈欣雨讲述春节回乡观长江看大桥的心路历程,为我们展现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勃的春潮。

□沈欣雨(中国传媒大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我而言,南京便是我的土,长江更是滋养我生命的那方水。

人们都说,离开故乡,才有故乡。我也不例外。这次假期,和大多数回家过年的人一样,我从北京回到南京。透过车窗,由北到南,我清晰地看见,水在北方凝结成了冰,又在南方汇成了水。

直到再一次看见长江,我对这方水土的概念,便在这样一个离家又归家的经历中逐渐清晰起来。

架起经济腾飞的桥

南京是国内跨江发展的城市之一。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人说,长江就是天堑。那时候,跨江交通很不便利。不管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除了轮渡,人们的出行就主要依靠长江大桥。

图片1.png

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但其实,这座大桥的建造并不顺利。民国时期,外国专家在实地考察时定下了“水深流急,不宜建桥”的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大桥的建设工程提上议程,但开工后不久,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建设被迫停顿。后来,全国各地十万多名建设者来到南京,夜以继日地参与建设。1968年,大桥终于开通了。

作为第一座完全由新中国设计建造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桥梁,南京长江大桥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也被周恩来总理盛赞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图片2.png

南京长江大桥是公铁两用桥。

事实证明,这座“争气桥”也为几代人投身建设和改革带来了强大的精神鼓舞。现如今,在南京市境内,以长江大桥为首,八卦洲大桥、大胜关大桥、栖霞山大桥、江心洲大桥在内的五座桥梁横立江面,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贯连南北,地铁3号线穿江而过,这些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真正实现了变天堑为通途,也为在外的游子们架起了一条条春节回家的路。

挑起生态保护的担

从大桥上下来,站在江边,任凭江风微微拂过。依江而生,伴江而兴,临江而居的人们,是喝江水长大的。如果说,长江的桥打通了经济腾飞的路;那么,长江的水则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生命。

图片3.png

波光下的长江水。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曾经,长江干流航运流量大,水体污染严重,滥捕乱捞现象缺乏管理,江豚的生存环境和繁衍生息受到威胁。而如今,在长江南京段的江面上,江豚的能见度越来越高,南京也成为全国唯一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

这离不开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的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对长江干流等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据了解,不只是南京,国内多个沿江城市都会定期对长江流域重点禁捕水域进行执法监管,包括春节前后。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

新年伊始,农业农村部就发布消息说,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

绘好文化建设的画

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横跨国内西、中、东部三大经济区,最终从上海汇入东海。江水奔涌,横跨中国,也造就了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 素有“天下文枢”之称的南京,也为这千年文脉添了几分画笔。

放眼望去,如今的长江两岸,正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的建设。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生活休闲设施完善,惠及两岸居民,近年来,是人们欢度春节假期、旅行漫步的常去之地,更成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图片4.png

南京扬子江生态公园。

图片5.png

南京浦口码头的轮渡。

站在长江大桥上,可以俯瞰百舸争流、巨轮畅达。来到长江边,可以在鱼嘴湿地公园追一场江边的落日,可以在浦口码头寻觅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也可以在大桥公园感受建造“争气桥”的雄伟奇迹,更可以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去体会潮水奔涌、历史澎湃……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涌入南京,便记录了这里的发展故事。正是这方水土,滋养了我的生命,更孕育了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

党中央曾作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决策,这一经济带覆盖沿江11个省份,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南京只是其中一环,也是一个缩影。

我们坚信,春节已至,万物更新,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发、活力涌动,一幅新时代的长江盛景图正徐徐拉开。

来源:红网

作者:沈欣雨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1/135281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