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
直播带货作为新型传播方式,在创建之初就被注入了太多的商业基因。在经济发展的低谷阶段,直播带货收益的“当日结算”模式,愈发带偏了这种模式。
真正的大众传播模式,必然是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内容传播,商业化的带货作为“副食”可以捎带,就像新闻传播中的广告一样,有限的商业传播公众可以接受,一旦超量就背离了信息传播的规律,不节制的话将加速这种传播模式的衰退,一旦产生了社会性的审美疲劳,也就意味着这种传播方式的死亡。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节前夕,直播带货“小王子”董宇辉的几次节目,已经预示着直播带货的模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先是把《人民文学》这份传统名刊带得“梅开二度”,接着又瞄准了文化名人,把他们的作品当作传播的对象。
继宁浩、刘德华之后,张艺谋也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做客。2月2日晚,张艺谋携新片《第二十条》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俞敏洪现场坐镇。张艺谋和董宇辉是陕西老乡,不时蹦出陕西话。直播当晚,80万张1元代15元代金券全部售罄。(澎湃新闻2月2日报道)
虽然这则新闻还拖着“商业”的尾巴,强调“直播带×”的经济效益,只要稍稍留意董宇辉和俞敏洪选择直播对话的对象,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在调转纯粹的商品带货船头,有意识地往文化领域探索,这无疑是个不错的信号。
直播平台的商业基因塑造着许多机构和主播的直播思维方式,误以为直播平台就是互联网上的“超级百货公司”,直播平台就是线上的“店家”,主播无非是升级版的“店小二”。果真如此,在一些企业和主播赚到大钱的同时,也把直播平台扁平化和庸俗化了。
设计直播平台的人是了不起的发明家,但直播平台应该是信息传播的平台,应该是可以全民共享的平台。当企业和个人从直播平台上看到了商机,直播带货作为直播平台的探路者,取得不错的业绩时;当董宇辉和俞敏洪们感觉到离开文化传播,纯粹的商品带货难以长期维系时,开始从单一模式的直播带货向多元化的“直播带×”转型时,转变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让直播平台造福更多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肯于改造直播带货模式的总是少数机构和主播,大多数的人还停留在销售某种商品的阶段。就连有的媒体机构,不将精力放在经营好新闻业务上,而是亦步亦趋地跟着直播带货的大众化模式跑,并以此为荣。只是媒体机构失去了新闻业务,长此以往,带货的身份光环褪去,真的能在直播带货圈子里做出骄人的业绩不?
每个行业都可以从直播带货的传播模式中得到启发,思考本行业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做些什么。比如,媒体机构可以培养自己的新闻讲解员,每天把本媒体上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以“直播带事”的方式传播得更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直播带事”的品牌有了,媒体的影响力大了,广告也就来了。当然,这需要媒体机构转变观念,每天推出几条有公共传播价值的新闻。没有优质内容,“直播带事”也就无从谈起。
直播平台是开放的公共平台,能否念好“直播带×”的经,需要对直播平台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转变观念,当好本行业领域的代言人,而不能沦为商业或者土特产的在线售货员。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