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遗年市”,让非遗不再留遗憾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2024-02-06 15:38:00
时刻新闻
—分享—

□郭元鹏

2月5日,2024宁波非遗主题年第一季“春潮汇”开幕活动暨宁波非遗吉市开市活动在南塘老街举行。国家级非遗项目奉化布龙的开场表演点燃了全场。紧接着,舞狮、“一人一艺”伶国风乐团的国潮新民乐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现场气氛热烈。(2月6日《宁波日报》)

“开市喽!”随着宁波非遗吉市鸣锣开张,非遗盛宴正式亮相。乌米饭、面塑、水磨年糕、千层饼、麻糍、宁海麦饼……本次非遗吉市设置馆外摊位30余个。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捣年糕、做千层饼、做麻糍等技艺,不少市民和游客直呼“有老底子过年味道了”。

“非遗年市”何以如此火爆?答案很简单,这些平时难见的“非遗文化”,这些平时难尝的“非遗美食”,让人们大饱了眼福,大饱了口福,而且感觉十分新鲜。“非遗年市”的火爆,说明一个道理,不是我们的非遗文化、非遗美食等等没有了市场,而是我们没有给这些非遗文化、非遗美食展示的机会。

浏览近期全国各地媒体的信息,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地方都设置了“非遗年市”“非遗街市”“非遗商贸”,既有非遗文化活的热火朝天,也有非遗美食的秀色可餐,还有非遗文创的一路走红,更有非遗传承的一路高歌。非遗传承终于走出了“被束之高阁”的境地,走进了满满的人间烟火里。

“中国的年”就应该“更像中国的年”。无疑,类似于“非遗年市”这样的载体,就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也更有“中国的年”的民俗属性。民俗是我们的瑰宝,也是老百姓该了解、该知道、该熟悉、该参与的事物。民俗的传承不仅仅是“该有的热闹”“该有的样子”,也是让人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该向哪里去”的载体。

难能可贵的是,从“我们的节日”浓墨重彩的布局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高调回归,最近这几年的春节,猜灯谜看花灯回来了,舞狮舞龙回来了,戏曲节目回来了,传统美食回来了,文创产品回来了。人们在非遗的浓烈里感受着传统年味的美好和幸福。

值得一说的是,传统文化还在不断创新中走进了生活。例如,北京的“京剧脸谱地铁”,南京的“金陵十三钗通道”,徐州的“汉文化夜市”等等,都是非遗文化传播的方式创新。

从“非遗年市”里,我们可以看出,走进生活的非遗传承带来的不仅是热闹,还有传统年味的秀色可餐。这才是“中国年”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文化传承该有的姿态,融入生活,融入民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非遗文化不再寂寞,也让非遗不再留遗憾了!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8/135174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