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塞锤车”事件:我更担心话语权不平等轮到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刘昱 2024-02-07 18:26:1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101144103.png

□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挥拳的奔驰车主,正接受行政拘留;徐老太也选择自比孔夫子,选择“既往不咎”,也许正在游览“美丽的三亚”。事件本该尘埃落定,但舆论场却依旧一片混沌。

最早,“奔驰男车主砸车”视频一出,舆论便将矛头直指奔驰车主,扒出来其就职单位等个人信息,进行攻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的反噬效应开始显现。流量暗流涌动,舆论的回旋镖打了回来,网红“徐奶奶”一方开始遭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为何不发布完整视频?根据公布的完整视频,奔驰乘客从副驾驶下车后到奇瑞车附近,而奇瑞车的确有向前顶一下的动作,这是为何?“徐奶奶”之女最早说“七十多岁的妈妈事发时是我家的司机”,为何后来又改口“我自始至终都没说老奶奶是驾驶员”?那个凹陷是否是男子砸出来的?奇瑞车的引擎盖凹陷真的值得了5200元?而5000元的损失是接受行政拘留的门槛……

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被捋直,但一点已明确:“徐奶奶”一方并不诚实。事件的前前后后,似乎也印证了舆论可被操纵,也说明了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反转事件之后,公众习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不长教训,忘记了完整而非单方、充分而非残缺、客观而非情绪的事实才是理性、有益的公众讨论的出发点。

但值得再次确定的是,违法违规,就要承担后果。奔驰车主挥出的拳头,实有发生,接受惩罚,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这也是一切公共讨论的前提。

只不过此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社会现象,抑或是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即网红拥有强大的舆论撬动力,以及使舆论为己所用的能力。他们深耕内容制作,不少创作者更是“一切以数据为转移”,通过一次次实践,练就了“算法的民间理论”,什么话题公众感兴趣?什么事件能上热门?怎么样剪辑能最大限度吸引公众眼球?他们了然于胸。

当然,这个道理,一开始便拥有几十万粉丝、做网红五年的“徐奶奶”不会不懂,事实证明,她或许深谙此道。事件一初,当事男子就被贴上了“奔驰车主”的标签,经过剪辑后的视频,一开始便是男子行使暴力的视频,十分冲击眼球,刺激感官,也极其能够激起公众的朴素正义;而另一边,“徐奶奶”一方诱导公众开车的是70多岁的柔软且无辜的老人。两相对比,公众的正义感实在是很难不爆棚。

强调“奔驰”,是看到了社会中潜伏的仇富情绪;强调开车的是老人,则是看到了我们社会中敬老爱幼的美德,以及对于恃强凌弱的普遍反感。这些社会敏感点,也是别有用心者撬动舆论的强有力支点。

不难发现,这也是近年来一种十分不好的舆论风气的缩影。不少事件的发酵依靠单方面的故事叙述,这种叙述往往击中社会情绪的敏感点:替考、性侵、打人、性骚扰……在情绪先行之下,公众正义感爆棚了,而另一方则被迫失声。在各部门深陷“舆情洁癖”的当下,结果的天平一开始便是倾斜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情绪成了工具,盆满钵满全身而退则是目的。

但如此刻意,如此不择手段,最终将会抬高整个社会的互信成本。

笔者对于“徐奶奶”的不诚实行为的批判,并非为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开脱,这个“脱”也没有人能“开”得了。只是在厘清该事件的起因经过之后,便倍感普通公众与网红或娴于舆论之道又别有用心者,在网络话语权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既包括将事实包装成什么样的能力,也包括吸引“看客”与“打手”的能力。这种不平等,亦使得一方“有理说不出”,虽然“挨打”,却无奈失声。

我悲叹公众正义与信任的消耗,亦惧怕这种话语权不平等降临己身:被恶意剪辑、断章取义的视频中的人,是我吗?可是,那不是我吗?

来源:红网

作者:陈自强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9/135216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