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夏 (山东建筑大学)
大学校园逐渐开放,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学校里游玩赏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学校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气息。可同时也在校园里听到了其他的声音,“这下学校里都是人,太不安全了”“还不如不开放呢”“都没法好好学习了”诸如此类。开放的大学,却迎来了一批不开放的大学生。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是开放的问题,大学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问题?
校园里有了很多校外人,这不是一个值得惊讶的场面。对校外人的排斥,才是应该惊讶的问题。在疫情时代下封闭已久的我们,过早地适应了只有同一群体社交学习的状态,终日困囿在几个相同的场景里,所以在开放的消息传来时,才倍感不适与担忧。而实际上,开放才是一所大学的常态。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会在大学的四年学习中完成专业知识的积累、思想视野的开阔,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与社会相互衔接的模式里,逐渐适应身份的转变。没有社会的实操介入,校园内的组织与社团更像是拙劣的模仿。倒不是说不能增加个人能力,只是很多同学在一个看似“高位”的身份上待久了,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习气。在社会上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做成的事,在校园内可能只需一两年。时间与努力在这两种语境中的换算并不平等,而这种突然的失落,便会让很多学生们一蹶不振。
开放有弊端吗?当然有,甚至说比之前更多。在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一些不法之徒也会紧跟时代步伐,安全成了亟需解决问题。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更大程度的选择良善,立足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大学生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弱势群体”。这就倒逼大学为自己的学子不断完善安全保护系统,制定合理的对外措施,并且不断调整社会与学校接触的状态。一所好大学应该成为学生们步入社会最大的底气。
开放的大学和不开放的大学生,究竟是谁出了问题?在大学这个通往社会的跳板上,我们是不是被保护的太久了,以学生身份享受的优待多了,才让我们刻意回避该做的社会习题,乐意窒息在大学温暖的怀抱里?既然选择了开放,那大学有没有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社会与学校交流的体系,提供切实可靠的安保措施,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安心?
原本开放的大学因为一场疫情紧闭校门,当时引发了多少人的不满?而如今重新开放,又引发了多少人的担忧?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才是验证一所大学和一个大学生的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胡梦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