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特供酒”外衣下的“媚权陷阱”

来源:红网 作者:王鸣镝 编辑:张瑜 2024-04-22 16:35:36
时刻新闻
—分享—

□王鸣镝

浙江台州公安机关近日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摧毁了一条集产、供、销一体的假酒产业链。一瓶成本四五十元的白酒,标上“××局专用酒”“××宾馆接待用酒”等字样,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特供”“专供”酒,卖出几十倍的价格,令人咋舌。(4月19日环球网)

“特供酒”因其“特供”二字,渡上了尊贵的“金边”,给畸形消费需求加入了“迷魂汤”,扰乱了消费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滋长了社会不良风气,更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其危害不容小觑。

“特供酒”的确存在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商品流通不完善,建立有特供机制。然而,早在2011年,原工商、工信、商务、质检等四部门,就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专项行动。2013年3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特供酒”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今,“特供酒”重现江湖,拉响了加强监管的警报。

缘何“特供酒”禁而不止?一有商人贴上“特供”标签,牟取暴利的利益驱使;二有“撑面子”的虚荣,认为“特供酒”是高品质白酒,只有内部特权人士才可以买到喝到,因而甘之如饴。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遗毒”,“媚权”下的畸形产物。这不仅与当下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相悖,更易造成奢侈之风蔓延、相互攀比的不良之风。

治顽疾尚需下猛药,杜绝“特供酒”现象,还需打好“组合拳”。首先,应加大宣传引导,祛除“特供酒”的权力魅影。其次,把好“源头关”,既要严查酒的生产源头,阻断“特供酒”的来源,又要打击“真特供”,加大对党政机关向企业定制、购买高档酒行为的查处力度,断了“特供酒”歪风邪气的根子。再次,强化“监管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监管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对“特供酒”监管的力度与深度,让特供酒无处可藏。

来源:红网

作者:王鸣镝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66/137535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