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教授开“生死课”,通过生死透彻生命

来源:红网 作者:蒋欣怡 编辑:张瑜 2024-04-06 18:33:38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png

□蒋欣怡 (西南科技大学)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是每个中国家庭最关注的人生大事。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死亡代表着阴森、恐怖、虚无,因此人们对死亡的话题讳莫如深,极少提起。而近日,话题#大学教授开生死课带学生参观殡仪馆#于4月5日登上微博热搜,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开设“生死课”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支持。

胡宜安教授独树一帜,在广州大学讲“生死课”24年。去年,胡宜安教授退休后,将课堂改为线上的生死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参观殡仪馆,给自己写遗书、墓志铭……胡宜安教授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直面生死,对生死有进一步思考,以更成熟、更深刻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让学生深刻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自然法则。

正如史铁生曾言“死亡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而是一件必然会来临的事”。培养生死观是人生的必修课程,胡宜安教授的生死课程让生死话题不再被人们避而不谈,而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胡宜安教授的“生死课”强调了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性。通过参观殡仪馆,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理解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

《人生大事》作为一部触碰生死题材的电影,也是以比较特殊的殡葬行业为切入口,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与孤儿武小文,两人从相互厌烦到相互救赎的过程。虽然影片中“死亡与丧葬”的话题特殊且严肃,但导演却未使用过多镜头来展示殡葬、入殓等仪式的细节与过程,而是让观众看到烟火缭绕的“生”,而不触及过多的“死”。正如片中所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总会翻到最后一页,有的是句号,有的是省略号。”它昭示的是死亡的不可闪躲,大哀的无法逃避。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淡看生死,无论是怎样的灵魂,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归宿。用导演的话说,“这部电影不是在讲死亡,其实是在讲怎么好好活着”。

胡宜安教授的生死课同样如此,表面谈死,实则论生。对于生死的思考利于公众正确认识生死,增强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人们的心理素质,降低社会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前,社会上出现部分年轻人吸毒、自杀或伤害他人等现象,反映了死亡教育的欠缺。因此,开展死亡教育非常有必要。生死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普及,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生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该如何治疗和照料,也涉及到了生命尊严、死亡质量等问题,不仅要重视生命,也要承认死亡是一个正常过程。生死教育专家王云岭提到:“普及死亡教育,有利于提高人面对死亡的抗挫力、抗压力,更客观地看待生死永别。”

如今,我们身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相互支撑、理解、帮扶是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对于生死,并不需要敬而远之,而是通过生死透彻生命。通过生死课程、生死教育等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命的起伏和生死离别。

来源:红网

作者:蒋欣怡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8/137057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