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大学生不再沉默,还高校课堂以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方璐璐 编辑:张瑜 2024-05-27 20:48:19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方璐璐(云南财经大学)

近年来,大学校园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学生越来越沉默,与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相比,台下坐着的、玩手机的大学生却展现出沉默特征。当老师提问题时,举手回答的大学生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干坐着、不为所动的学生。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大学生应当是最具有青春活力、感召力的群体,这一群体应当既有对于宏观命题的关注,也有对具体的个人的关怀,也正是一代代青年群体的热血努力,才促使我们国家发展得如此迅速。而如今,大学生的沉默,反映了教育层面的诸多现象,也亟须破解。促使大学生走出“沉默”囚牢,脱离失语的困境,拥有更自由的青春,是一道社会必答题。

传统性的教学方式,与当代的知识传播存在脱节,单一化的说教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展现形式也更丰富,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大学课堂内,众多老师讲课还依赖PPT讲解这样的形式,教学模式单调,教学内容甚至同往年相比鲜少改变,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内容层面均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学生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知识的需求,也无法以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兴趣。

对于年轻、有热血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简单、重复的单向教学不足以调动其兴趣,于是,他们转而求助于“屏幕课堂”,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源,以“一机走天下”的态度进入网络世界,由此满足对于知识的欲望,进而忽视线下课堂。当学生养成依赖于互联网学习知识时,再加上对单调的课堂内容感到不满,于是,在“单向输出式”的教学生态中,他们愈显沉默。比如根据暨南大学一位教授的观察,不点名的课堂,出勤率可能不到50%,在课堂上,真正听讲的学生也少之又少。

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功利性的学习态度使得课堂内容让位于考试成绩。在大学中,评价体系单一化,以考试成绩、综测等为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将课堂表现囊括在内,再加上课堂表现也无法通过数字进行量化,于是,众多大学生也以功利性的学习态度对待大学教育,将原本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变为获得文化资本的场域。根据该场域的法则,成绩高的人更能脱颖而出,于是,大学生将重心放在为了考试而背诵知识点、刷题上,而不是在课堂的互动交流中表达自我的观点,因为只有获得高分才可以在就业市场有更大优势。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截至4月中旬,48%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双一流院校毕业生offer获得率最高,为57%。可见,成绩依旧是衡量大学生能力的核心标准,“沉默的大学生”反映的也并非教育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当我们社会的评价体系单一化,那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筹码,大学生很容易为了迎合标准而变为“单向度的人”。

让大学生不再沉默,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还大学课堂以活力。在社会层面,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并完善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功绩主义、绩优主义不再主导评价标准,营造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让大学教育保持多元的底色。在教育层面,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将更多元的能力评价囊括在评价指标中,组织丰富的活动,给予大学生自我展示、交流互动的舞台,让青春在多彩的舞台上绽放魅力。老师也要转变教学方式,吸收新的内容,提升教材的时效性,而不是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对待所有学生,在课堂上,也应当多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说教者。

大学生也要进行反身性思考,将课堂看作自我成长的地方,迭代理念,不能舍本逐末、重视成绩轻视课堂,要上考试的“岸”,更要帮自己上生活的“岸”。大学生应在知识交流中提高专业能力,在活跃的课堂表现中磨炼批判性思维,让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非单一化的“标准模板”。

来源:红网

作者:方璐璐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9/61/139430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