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馨(重庆大学)
“人情保”,通常指通过非正规渠道,利用人际关系或人情关系,使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人获得救助待遇。“关系保”则指利用职权、地位或特殊关系,为不符合条件的人谋取救助待遇。
今年来,多地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纠正“人情保”“关系保”正是重点之一。(10月27日 央广网)
社会保险本身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因为社会成员的老、弱、病、残、孕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社会保险就是当社会成员遇到这种情况时给予适当的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人情保”和“关系保”都是社会保障领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们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牵扯的因素广泛而深入。
“人情保”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人情社会”的影响,人们往往重视“面子”和“关系”,在办事时倾向于寻求熟人的帮助,通过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等人际关系网来实现目的,其中,人际关系是核心因素。“关系保”则主要是部分公职人员或具有特殊地位的人滥用职权,将救助资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用于谋取私利。
由于“人情保”“关系保”的存在,救助资源被错误地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人,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是对社会救助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在“人情保”“关系保”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甚至一些公职人员会共同操纵救助资源的分配,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外部监督构成重重阻碍,破坏了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和正义性,不仅难以根除,还会不断侵蚀社会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信任和凝聚力造成破坏。
因此,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于纠正这些不正之风,维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各地整治行动的成果来看,成效显著,部分县市已清退上千名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有效净化了救助环境,是让有限的救助资源能够精准投入到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手中的有益尝试,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清退行动彰显了政府对于整治社会救助领域腐败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救助资源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
不过,整治行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细化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明确救助范围和条件,确保救助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同时,建立健全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复核,及时调整救助措施,防止“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的发生;要加强监督执纪,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另外,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社会救助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社会保障“保”的是公平、公正,也是民生,断不可“保”错了人,要确保社会救助制度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家庭和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力量。这意味着在疾病、失业、灾害等不可预见的风险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与依靠,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升国民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来源:红网
作者:曹文馨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