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雷欣悦
双十一购物节即将来临,一个又一个的促销活动纷纷在各大平台涌现,正是囤货的好时机。在面对繁多的商品和复杂的优惠措施,“第三方测评”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第三方测评”并非完全可靠,亦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基于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及时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
所谓“第三方测评”指由非官方认证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的产品测试、分析和比较,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建议。中消协2023年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消费者会向其他人推荐“第三方测评”作品及商品。“第三方测评”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简单直接的效果展示,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帮助消费者挑选出合适的商品。
作为一种准入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的新兴经济模式,“第三方测评”很容易演变为牟取暴利的欺骗手段或博流量的忽悠手段,扭曲成一门灰色生意。部分测评博主打着测评的旗号,内容照搬、效果造假、标准模糊,严重破坏了市场环境。
为此,消费者应当提高辨识能力。面对博主的热情推荐,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迷信、不尽信流量;要关注主体口碑信用,多平台、多渠道比较测评内容,综合考虑;要留意测评方法,留心测评项目是否合理、测评信息是否清晰、逻辑推理是否正确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平台、测评博主应当承担起责任,共同营造健康的“第三方测评”环境。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实施行业性的法律法规,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对测评人员的审核和商品信息的认证,规范测评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便捷的投诉举报和争议解决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需要加强对账号身份的认证,严格审核内容,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报告规则,建立健康的账号管理体系,帮助公众更加方便、快捷、精准识别各类消费信息和营销内容;测评博主应当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更加审慎地发布测评内容,采取更加科学、透明、公正的测评方法,提供客观中立的使用反馈,为消费者呈现真实、有效、可信的消费参考信息。
让“第三方测评”回归客观公正的轨道,是每一位消费者的期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当政府、平台、测评博主及消费者四方携手,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持续优化测评环境,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让这些结果真正服务于消费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强 雷欣悦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