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麟(防灾科技学院)
近期,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利用 AI 技术制作的恶趣味视频。从对经典影视剧的荒诞魔改,到对公众人物声音的恶意恶搞,AI 视频的恶趣味之风愈演愈烈。曾经让我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影视桥段,被一些人利用 AI 技术改得面目全非,对经典的不尊重和肆意践踏,在对创作者的冒犯之余,也是对观众审美和情感的亵渎。
在网络世界里,大量 AI 视频走向了恶趣味的极端。部分创作者缺乏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不惜利用 AI 技术进行不当创作。他们将娱乐视为无底线的狂欢,将正常的实物视频与无关甚至低俗的内容建立荒诞的链接。
如有一类视频将正常的食物通过 AI 特效变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看似充满创意,实则问题重重。这些视频利用视觉冲击吸引观众,尤其是儿童和辨别能力较弱的群体。儿童可能会因频繁接触这类视频,在认知发展阶段对真实世界的物体产生混淆,影响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而且,AI恶搞视频深入许多领域,如部分经典电视剧作品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恶意篡改和歪曲,看似搞笑无厘头的背后,是精神上的荒芜。在恶搞的过程中,创作者往往会为了吸引眼球和制造笑点,对剧情进行篡改,对角色形象进行扭曲,将原本严肃或感人的情节变得荒诞不经,甚至低俗恶俗。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经典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更是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极大不尊重,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甚至传播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些误导性的内容很容易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了文化的健康发展。
当恶搞成为一种风尚,当篡改和歪曲成为一种潮流时,价值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扭曲。我们不否认AI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但恶趣味不应该持续泛滥在AI领域,当这种行为被广泛接受甚至推崇时,这些原本应受到谴责的行为,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一种潮流,其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
在数字化时代,创作者要找回创作的良心,明白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让科技成为传播虚假和误导的工具,更不能在物质丰富的当下,陷入精神的荒芜。
来源:红网
作者:李锦麟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