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岁中学生获正高职称?莫让虚假光环带偏青春少年

来源:红网 作者:王唯颖 编辑:张瑜 2024-11-15 21:37:24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王唯颖(陕西师范大学)

据11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份简历引起了国内科技界的关注。该简历声称16岁中学生何某成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并成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然而,经中国科协等多方核实,该简历纯属虚构,何某与中国科协并无任何关联。16岁“正高”背后,哪里是什么“天才奇迹”,纯粹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虚假闹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青少年科研热情值得肯定,但诚信底线不容触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科研热情和探索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和鼓励。然而,若是在追求科研成果和荣誉的道路上,不惜编造事实、夸大其词,试图以虚假的光环来提升形象地位,想必这份热情也早已“变了味儿”。

虚假简历,当引起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反思。这个孩子的简历为何会披上如此“华而不实”的外衣?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份“成里成气”的简历里,它透着浓烈的成人化色彩,若是想象将简历中的学生换成一个成年人,便毫无违和感,真实度也不知道飙升多少倍。我们在简历里,看不到热爱与纯粹,感受到的只有满满行政风和功利化,这样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值得好好反思。

原以为是天降奇才,结果是“整容”般的自我包装;原以为是少年传奇,结果是“注水式”的自我吹嘘。如此小的年纪戴上如此大的高帽,这样的简历又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官方网页上的?审核与监管部门也值得好好找找问题,认真回答公众关切,严肃整治违规操作。

科研是神圣而崇高的事业,需要用真诚和热情来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只有让科研回归本真,去除一切虚假与浮躁元素,才能让青少年在科研道路上自由驰骋,挥洒才华。这种制造教育焦虑的、虚假的“天才少年”故事早该休止,莫让表面功夫胜过真才实学,也莫让虚假光环掩盖了青春梦想。

来源:红网

作者:王唯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5/59/144578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