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涛(暨南大学)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同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我校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的相关规则,决定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11月3日 中国新闻网)
至此,人们可以确定,姜某并不是所谓的天才少女。与此同时,可以预料到的是,对新闻及新闻业的群嘲和质疑也随之而来,“张雪峰的话含金量进一步上升。”“现在的媒体还有公信力吗?”诚然,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理想目标不仅是追求现象真实,更是追求本质真实,在这一场关于姜某的大剧中,媒体存在报道失实和现在看来是“推波助澜”的错误,新闻业理应反思且责无旁贷。
如果说舆论是作为社会的皮肤或肌理被表现出来,那么能定义和决定姜某事件舆论走向的绝不只是媒体或新闻业本身,需要反思的也绝不只有新闻业。
姜某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中专生获全球数学竞赛”奖项的轰动性以外,更在于姜某满足了公众的情感想象。这种情感想象便是,不管个人的基础如何,只要保持努力,就可以取得想要的结果。在这种情感想象下,支持姜某的网民怀着无比的热情,对于质疑的声音进行一边倒的攻击。对于不少公众来说,姜某已经变成一个符号,人们只是借由姜某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媒体与自媒体捕捉到了公众的情感期待,并把它放大出来。指责新闻业的浅薄、过度追求流量是容易和屡见不鲜的,而怎么避免过度将自己的情感想象代入新闻事件,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不容易的。
作为比赛的主办方,阿里达摩院在出现姜某这样特殊情况时,没有首先去调查出现者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而是迅速派人采访和制作姜某的宣传视频。同时,阿里达摩院以“不要影响选手比赛”为由,替姜某和老师王某某拒绝了外界媒体的采访。在接触不了当事人的情况下,姜某在各种想象的力量下迅速成为顶流。姜某的母校,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则迅速拉起了祝福横幅和在官方抖音号上置顶了祝福视频,而作为姜某家乡地的涟水和上级文旅部门也迅速“抓住”了姜某的流量,借姜某推广当地的文旅资源。对于阿里达摩院、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和当地文旅部门来说,比核实姜某是否得奖更重要的似乎是借助姜某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在这场关于流量的“共谋”下,掩盖,甚至制造事实显得更有利可图。
新闻业需要反思,这无可辩驳,但如果只让新闻业反思,则浪费了姜某事件提供给公众的教育价值。让姜某事件成为一面镜子,照亮我们自身,照亮当今复杂的舆论环境,照亮人们的情感想象,照亮在流量追逐下可能形成的非理性,这也许能让姜某事件更有反思意义和价值。
“观点撞击”: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晓涛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