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禹杉(西南财经大学)
据11月6日《鲁中晨报》报道,近日,演员王传君带女儿在公园玩耍时,因女儿想要树上的柿子,王传君与工作人员商量许久,最终交完罚款后才为女儿摘下了柿子。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家长,当面对规则与个人情感冲突时,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王传君可能是出于父爱,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然而,这种以破坏规则为代价的父爱,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意识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就可以突破规则的限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否会影响他们对规则、对自然的认知?
试想,如果孩子问“大家都花钱摘柿子,柿子树上就没有柿子了,下次就看不到了怎么办呢”,作为父亲,我们该如何回答?是继续通过破坏规则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引导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罚款条例的制定初衷,在于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人们触犯或违反规则的行为。然而,如果有人在明知可能带来后果的情况下选择先缴罚款再实施违规行为,这就削弱了罚款作为惩罚的作用。这样的行为一旦被纵容或默许,甚至逐渐被效仿,规则便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当培养他们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意识,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违反规则而不受约束。
其实,满足孩子的渴望并不一定要通过打破规则来实现。我们可以采取更智慧、更温情的方式。例如,当孩子想要摘柿子时,我们可以抱起她,让她亲手触摸柿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也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种一棵柿子树。这样的瞬间同样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将“拥有”转变为“感受”或“创造”等体验,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亲的关爱与陪伴。
来源:红网
作者:樊禹杉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