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产学者”被指“学阀”?学术批评应回归理性

来源:红网 作者:李欣 编辑:陈晓丹 2024-12-10 19:46:3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辣椒头图.png

□李欣(陕西师范大学)

近日,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因“全球产量最高学者”的传言成为舆论焦点,引发网友质疑。面对“学阀”垄断与“水文”泛滥的指责,喻国明回应称相关数据无据可依,文章均通过正规审稿程序发表,并多次呼吁修改学术期刊规则,支持青年学者。这一回应既展现了他对网络舆论的正视,也引发了对学术评价与舆论环境深层次问题的反思。

正如喻国明在回应中所提到的,“全球产量最高学者”显然缺乏事实依据,却能迅速引发热议,背后机制值得深思。一方面,在当前青年学者和学生面临巨大学术压力的背景下,这类信息具备高情绪刺激性,容易激发受众的不满情绪,引起广泛传播。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场中的“标签化”与“贴标签”现象,如“学阀”“水文”等指控,往往以简单化和情绪化的方式削弱了理性讨论的空间。学术评价本应基于事实和数据,却在一些情况下成为煽动对立、传播仇恨的工具,这无疑是对健康学术环境的损害。

“学阀”一词在此次事件中被多次提及,反映了部分学者对学术资源分配不均的焦虑。喻国明被指“挤占年轻学者生存空间”的说法乍看似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难以成立。一方面,学术期刊的发表机制本质上是以匿名评审为核心,录用标准基于文章质量和学术价值,作者并无控制编辑或操控评价的能力。因此,问题的核心并非单个高产学者,而是版面资源的配置与期刊发表规则是否适应学术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高产学者的存在并不一定阻碍年轻学者的成长。事实上,喻国明多次通过署名实践和公开呼吁,为青年学者争取更公平的署名机会。这表明,所谓“挤占空间”的逻辑实质上混淆了个体努力与结构性问题之间的界限。

有观点认为,高产学者可以主动减少投稿,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机会。但从学术自由的角度看,要求高产学者“让路”可能是不公平的。真正要改变的,是优化资源分配机制,让所有学者都有公平展示学术成果的机会,而不是简单要求某些学者自我限制。

对于年轻学者和学生而言,学术压力和资源竞争确实是现实问题,但将矛头指向个体学者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高产学者的存在与学术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面对种种挑战,更需要是从制度层面推动改革,如改进学术评价标准,鼓励学者更关注质量而非数量,完善青年学者支持体系、设立青年学者专栏,优化论文署名规则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增强学术评价的科学性,也有助于减少因评价机制引发的舆论冲突,为学术界注入更多理性与建设性。

公共学术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在学术批评中,理性和建设性应成为基本原则,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批评才能促进学术进步。而标签化指责不仅无法推动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制造对立,破坏学术共同体的团结。

个别学者被卷入舆论风波的背后,是学术评价与舆论环境共同面临的挑战。从根本上看,这并非简单的个体争议,而是反映了学术生态和网络舆论的深层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舆论场,都应以更理性、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应对,推动学术评价机制的优化和网络公共空间的改善。为未来的学术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真正的学术成果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学术评价与讨论回归理性。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欣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4/145300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