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横行”的时代,切记把握好技术使用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冯雨蕗 编辑:张瑜 2024-12-21 16:40:06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选拔赛.png

□冯雨蕗(郑州大学)

输入几句简短的指令,按下回车,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就出现在AI对话框里。不到一分钟,困扰大学生的几千字论文就能横空出世,可谓效率极高。如此迅捷的技术,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从ChatGPT,到文心一言、豆包、Kimi……市面上的AI写作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大学生的作业也都“充满了AI味”。有高校教师直言:“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已经成了一种通病。”在一次次的偷工减料中,我们逐渐丧失了自主组织语言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依靠技术的辅助,甚至将自己“全盘托付”给这一新技术。教师希望在作业中看到的是学生真正的思考,而将作业要求喂给AI、用一分钟生成的作品,相当于主动放弃了思考的权力。作业交上去了,分数拿到了,但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甚至连AI的思想也并没有进入到大脑中,岂不是“一举两失”?

11月28日,复旦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对AI工具的使用进行详细规范。其中提到,本科毕业论文作为考核性论文,要准确反映学生研究/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写作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应用、学术诚信的“五大核心能力”。一些人反驳道:“能交给技术的工作为什么不交给技术,人为什么要这么累呢?”但AI夺去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写作”过程,更是核心的“思考”能力。如何对一篇文章的语言进行组织,如何对一篇论文的结构进行架构,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练习、不断钻研才能够掌握与精进的核心能力。若是将这些内容全盘交付于AI技术,我们的能力就会匮于运用而不断萎缩,很快被飞速迭代的新技术抛之身后。

除此之外,AI大模型生成的套路化语言,也永远无法取代人类写下文字的生命力。为什么你的文章一眼就能被看出“AI味”?大模型的痕迹总能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文心一言相当于文科生生成的内容,通义千问则更像理科生……”AI文字模板化的面孔,如同没有灵魂的躯体,充满科技的味道。真实情感、个性表达越来越少,文字的温度与真实如何得以延续?即使技术无处不在,情感的力量也始终无可替代。

无论什么技术,使用的核心都应当是“人”;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成为人的辅助。人的思想决定了技术的边界,人的生命力也永远无法被AI取代。在这个AI“横行”的时代里,如何把握技术使用的边界,使其真正地利于我们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下一次想敲击回车键、用寥寥数语换取长篇大论前,我们真的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来源:红网

作者:冯雨蕗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65/145631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