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识途(长沙理工大学)
12月3日,某地一名女子自称在怀孕32周时,因阻止丈夫给女主播刷礼物而遭到家暴,孕肚被脚踢导致大块淤青。12月6日,记者从当地派出所获悉,警方已介入处置,并对涉事丈夫进行批评教育。(12月7日《新闻晨报》)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不少网友直呼家暴怀孕妻子的男子为“渣男”。根据女子描述,事件的起因是她的丈夫在网上观看女主播直播,并多次为其刷礼物。她曾三次尝试阻止丈夫,在最后一次争执中,丈夫对她的孕肚进行了两次踢踹。事发后,女子已前往医院检查,所幸胎儿暂无大碍。
作为丈夫,理应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呵护妻子、保护家庭成员,尤其是在妻子怀孕期间,更应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事件中的丈夫完全背离了这一角色定位。妻子的劝阻出于对家庭经济和丈夫自身的考虑,合情合理。但丈夫不仅未能理解妻子的苦心,反而在缺乏理性沟通的情况下,施暴对待妻子。
这种情绪化的暴力行为只会加剧夫妻矛盾,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从曝光的视频来看,妻子腹部的大块淤青触目惊心,让人不忍直视。由此也不难想象当时的场景有多么可怕,而妻子和腹中胎儿所遭受的伤害更是不容忽视。事件发生后,虽然警方已介入调查并对涉事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但这一处理结果真的足够吗?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显然这种处理方式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网友担心,丈夫接受了批评教育后,可能会再次对妻子实施家暴。这种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毕竟,期望通过简单的言语教育来彻底改变一个人长期形成的暴力行为模式,实在是困难重重。一个能够因小事就对亲近的人施暴的人,又怎会因几句批评教育而真正悔改,痛改前非?
法律专家指出,家庭暴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尤其孕期女性更应当受到特别关爱与保护。施暴者应当依法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成员之间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均应当被禁止。家暴不是家务事,对家暴行为的处理,不宜仅停留在批评教育层面,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依法依规对施暴者进行严肃处理,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才能向社会传递出对家暴零容忍的明确信号,才能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温暖的港湾。
来源:红网
作者:冯识途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