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毕业生发摆摊视频被要求删帖,高校不该如此狭隘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2025-07-04 18:47:52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欧文凤(湖南科技学院)

日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被曝要求摆摊毕业生删除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当事女生李某称,学校老师给她打电话要求其下架视频,说影响到了学校声誉。而学校回应网友,不歧视任何职业,支持学生以各种方式就业。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3日,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校方希望李某删除视频并非因为嫌弃其摆摊给母校丢脸,而是因为该视频的评论区里出现了大量宣扬“读书无用论”以及贬低高等教育的言论。据工作人员表示,李某的涉事视频也引发了部分网友对校方的“网暴”。(7月4日 《新京报》)

这场风波表面上是关于一条视频的去留,实则折射出部分高校在面对舆情时的焦虑与应对失当——动辄以“损害声誉”为由干预学生表达,恰恰暴露了教育评价体系的狭隘与制度自信的缺失。校方在回应中提到,该女生的视频“对学校影响不是很好”,甚至暗示其内容“不实”“炒作”。然而,女生晒出的通话记录显示,校方确实曾因“影响招生”而要求其隐藏视频。这种矛盾回应,恰恰反映出某些高校在面对负面舆情时的本能反应:不是反思自身教育是否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而是急于“控评”,甚至将学生的个人职业选择与学校声誉强行绑定。

事实上,高等教育的目标本应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多元发展能力的人才,而非批量生产符合单一成功标准的“优秀毕业生”。当校方将“毕业生摆摊”视为“有损形象”时,无形中强化了“职业有高低”的陈旧价值观。倘若高校对自身办学质量真有信心,又何必因个别学生的职业选择而如临大敌?

事件中,校方的处理方式暴露了典型的“堵大于疏”思维。女生发布视频后,校方选择直接联系要求删除,而非公开回应关切,或借此探讨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这种“灭火式”公关,非但无法平息争议,反而激化了矛盾,导致舆论进一步发酵。对比之下,国内已有高校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展现了更成熟的态度。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学子当保安等案例曾引发热议,但相关院校并未急于“撇清关系”,而是坦然接纳多元成才路径,甚至以此作为教育包容性的例证。这种底气,源于对自身办学质量的自信,也源于对个体选择权的尊重。

真正的一流教育,应当经得起质疑,容得下不同声音。如果一所高校仅因毕业生摆摊就担心“招生受影响”,恰恰说明其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认可度存在隐忧。与其纠结于“负面信息”,不如思考:为何学生会有“白读四年”的感慨?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还是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 面对舆情,高校更应展现制度自信——自信于办学理念的正当性,自信于教育成果的含金量,自信于公众的理性判断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类似事件中保持定力,以开放姿态与社会对话,而非陷入“越删帖越被动”的恶性循环。

毕业生摆摊与否,本是个人选择;但高校如何回应,却考验其教育理念与管理智慧。要求删帖易,建立真正的自信难。当教育者能坦然面对不同的人生答卷,而非执着于“完美招生广告”时,或许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进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6/151012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