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7月4日,朱时茂在个人抖音账号发视频称,自己在一天内接连遇到两次骗局。其称,昨天接到一个认识的人的电话,因“侄子结婚没有现金”急用2000元,就给转过去了。第二天,“刘金山”要加微信,加上微信后“刘金山”称其在呼伦贝尔拍戏,发来二维码让朱时茂转5000元。而“刘金山”对朱时茂称呼“老哥”让他心生怀疑,打电话给刘金山核实后,发现果然遇到了诈骗。(7月5日 澎湃新闻)
朱时茂表示,查了一下此前借2000元的人,个人信息和“刘金山”关联的是同一个人。他提醒大家说,“我还是反诈大使,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有时候诈骗让你防不胜防,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轻信。凡是有钱的事,脑子里一定多一根弦。”
6月10日,在2025年全国反诈宣传月即将启动之际,抖音在北京举办“反诈开放日”活动。活动上,抖音宣布:朱时茂、董浩等8位创作者成为抖音“反诈大使”,与抖音共同向公众传播反诈知识,提升用户反诈意识。
近年来,我国对电信诈骗犯罪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取得显著成果。但是,由于技术及其他复杂原因,电诈案件依然高发。据媒体报道,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诈骗案件达29.4万起,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身份涉及不同阶层。不过,“反诈大使”朱时茂被骗,出人意料,引人关注。
对此,有网友调侃,“没想到啊,你个浓眉大眼的朱时茂竟然被骗了”“陈佩斯表示高兴坏了”“当体验生活,有助小品创作”“黑色幽默”。“反诈大使”朱时茂被骗,让人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虽然损失不大,但教训不小,是当前反诈宣传难得的“反面教材”,很有警示意义。
警示一:电诈手段迭代快,防不胜防成常态。电诈犯罪出现以来,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且越来越专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利用AI换脸、语音模拟技术冒充熟人愈发常见,甚至演变成分工精细的跨国犯罪集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民众稍微大意,就可能上当受骗。
警示二:千万别高估自己的反诈认知。一系列电诈案件证明,身份知识不等于防诈“免疫力”。在电诈分子“工具箱”里,针对不同对象备有不同“工具”,“感情牌”“恫吓牌”“馅饼牌”“美色牌”等,总有一款为你“量身定做”,在你自以为电诈“远在天边”时,陷阱可能已“近在眼前”。
因此,一分为二看,“反诈大使”朱时茂被骗不全是坏事,他主动发布视频爆料自己被骗,承认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不怕“丢面子”,体现了其作为“反诈大使”的责任担当以及公众人物的社会意识,值得肯定。朱时茂本人及反诈宣传责任部门不妨趁热打铁,利用这难得的“反面教材”,采取不同方式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让更多人汲取朱时茂教训,将民众的反诈意识提升到新高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